如何解决二孩家庭养育成本高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1
1. 生育补贴政策的时间跨度较短,我深表认同。确实,孩子3岁之前的开销,如奶粉、保姆费用等,相较于孩子3岁之后的教育、医疗和生活等持续性开销而言,只是初步支出。随着孩子的成长,育儿成本逐年增加,直至大学毕业。因此,“四育”(生育、托育、教育、养育)的高成本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家庭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仍然沉重,这无疑削弱了民众的生育意愿。
2. 因此,客观而言,每月为二孩提供500元育儿补贴的举措,在时间上显得过于短暂,对于家庭养育成本的缓解作用有限。政府若要发放育儿补贴,理应考虑延长补贴时间,根据财政状况,延长至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甚至高中毕业。对二孩以上家庭,在教育、医疗和生活等方面提供补贴,减轻家庭负担,解决生育的后顾之忧。只有实现生育奖励或补贴的全覆盖,才能有效提升我国民众的生育意愿,从而缓解社会老龄化的压力。
3. 我们也应体谅当地政府的处境,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追求生育补贴的全面覆盖。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即便补贴时间仅限于3年,对每个二孩家庭提供补贴,对地方财政而言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长期来看,政府可能面临财政压力。因此,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根据地方政府财力,分阶段实施生育补贴。比如,第一阶段补贴至6岁,第二阶段至12岁,第三阶段至18岁,并设定相应时间内实现这些补贴目标,逐步实现生育、托育、养育、教育的全覆盖。同时,可以考虑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的方式,设立生育补贴基金,通过投资运营,实现基金增值,确保生育补贴的可持续性和全社会补贴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