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怠速异响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7-04
一、汽车发动机异响的原因
1、紧固件松动
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产生振动,导致某些部件产生松动,出现撞击声。如飞轮固定螺栓松动,连杆螺栓松动等引起异响。
2、个别机件变形损坏
由于某部件变形或损坏导致异响。如连杆弯曲导致敲缸,气门弹簧折断、曲轴断裂引起的异响。
3、装配调整或修理不当
因装配调整或修理不当导致机件配合间隙失准。如活塞销装配过紧,气门间隙调整不当引起的异响。
4、配合间隙过大
配合间隙是汽车装配质量的重要指标,当润滑、温度、负荷和速度一定时,异响会随配合间隙的增大而越发明显。发动机某些运动机件因自然磨损使间隙增大超出范围导致异响,如活塞与气缸壁的敲击响声,连杆轴承与轴颈的撞击响声等。
5、润滑不良
润滑是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通过润滑系统可实现润滑、冷却、清洗、密封和防锈,当配合间隙、温度、负荷和速度一定时,润滑油膜的厚度受润滑系统压力和润滑油品质影响,品质好的润滑油和适宜的压力就能产生较好的润滑油膜,润滑油膜越厚,机械冲击越小,就不易发生异响。如果润滑油膜过薄,导致磨损加剧,则产生的异响明显而清晰。
6、不正常燃烧
汽油发动机点火时间过早或过晚,导致爆燃,柴油发动机喷油时间过早导致过早粗暴燃一烧会发出金属敲缸声。
7、转速
一般情况下,转速愈高,机械异响愈强烈,但高转速时各种响声混杂在一起,某些异响反而不易辨清,所以诊断时转速要视异响情况而定,如听诊气门响和活塞敲缸响时,在怠速或低速时异响非常明显,当主轴承响,连杆轴承响和活塞销响较为严重时在怠速和低速下也能听到。总之诊断异响在响声最明显的转速下进行,并尽量在低速下进行,以减少不必要的噪声和损耗。
8、温度
有些异响与发动机温度有关,而有些异响与发动机温度无关或关系不大,在机械异响诊断中,对于热膨胀系数大的配合件要特别注意在发动机热态时的工作状况。如活塞敲缸响,在发动机冷启动时,异响非常明显,一旦温度升高响声即减弱或消失,所以诊断冷敲缸响应在发动机低温时进行。温度对热膨胀系数小的配合副间产生的异响影响不大,如曲轴主轴承响、连杆轴承响、气门响这类异响对诊断温度无特别要求。温度也是影响燃烧异响的主要因素之一,汽油发动机过热时往往产生点火敲击声。
9、负荷
许多异响与发动机的负荷有关,如曲轴主轴承响、连杆轴承响、活塞敲缸响、气缸漏气响、汽油机点火敲击响等,均随负荷增大而增强,随负荷减小而减弱。
10、缸位
某些异响与发动机的缸位有关,如活塞敲缸响、连杆轴承响是曲轴转2圈(一个工作循环)响2次,单缸断火时异响消失;而气门响、气门座圈响等配气机构异响则是曲轴转2圈响1次。
第2个回答  2019-07-03
该异常响声多出现在刚大修过的发动机上,一般为有节奏的连续响声。当轻微发响时,中、小油门不易听到,但当加大油门时,可在气缸上部听到连续不断的“嗒、嗒、嗒”声响。若多个气缸同时发响,则声响较为杂乱。在发响的同时,伴随有气缸盖振动,这种现象在高速运转时尤为明显。
造成活塞顶碰撞气缸盖的主要原因是:①大修发动机时,新更换的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和连杆小端衬套等,由于加工不当,使轴承孔的中心偏向一侧,致使活塞位置上移。②新换的连杆上下两孔中心距离大于工艺规定尺寸,使活塞上移。③新换活塞的活塞销孔中心到活塞顶面距离过大,或销孔铰削不正,使活塞上移。④换用的新气缸垫厚度不符合要求,使缸盖平面下降。
判断方法:当加大发动机油门时,在气缸处能听到快速、清脆且连续不断的“嗒、嗒、嗒”声响,此响声不上缸(发动机某缸断油或断火后,该缸的异常声响减弱或消失,称之为“上缸”。反之,称为“不上缸”)。可用起子触及气缸盖,逐处检查振动情况,若感到某处有振动,则可初步认定此处气缸的活塞顶碰撞气缸盖。也可用听诊器对振动较大的部位进行听诊,如声响坚实、有力,则表明活塞顶碰撞气缸盖。如声响钝哑、发软,则表明活塞顶碰撞在气缸垫上。为确诊,可拆下气缸盖.观察活塞顶面有无碰撞痕迹。若属轻微碰撞,可把活塞从缸内拆下,将顶部稍微挫去一点,即可装复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