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才更更有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7-17
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读书的效果将会更加有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读书呢?
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环境。每个人对于阅读的环境都有不同的要求,有些人喜欢安静的环境,而有些人则喜欢熙熙攘攘的咖啡馆。只要能够让自己感到舒适和放松的环境,就可以提高读书效果。
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任务,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制定计划,例如每天阅读一小时或者每周读完一本书等。
多元化的阅读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效果的关键之一。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书籍进行阅读,这样可以开拓我们的知识面,并且激发我们对不同话题的兴趣。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内容,我们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提高效果。例如,可以使用标记笔或者做笔记来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我们还可以尝试进行阅读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和心得,这样可以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除了以上的方法和技巧外,我们还可以培养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让自己进入阅读状态。在阅读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和浮躁。在完成一本书籍或者一个章节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复习和回顾,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要想更有效地读书,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环境、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多元化阅读内容、运用技巧提高效果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高效的读书达人。相信大家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去读书,一定会收获丰硕的知识和愉悦的阅读体验。所以,赶快行动起来,享受阅读的乐趣吧!
第2个回答  2021-12-22
“读书时进度缓慢”,阅读的意欲很强,可就是读不下去”,“好不容易读完一本书,却什么都没记住“,真是白费力气”,不知道大家是否会遇到上面的这些情况,当自己的努力看不到任何回报时,你又是否灰心、情绪低落,甚至总是问自己“读书真的有用吗” 我来告诉你读书当然是有用的了,不然为什么那么多身价千万老板依旧保持阅读的习惯,那么多犹太人会把书当做他们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东西。 或许你会问可是书读了就忘,读了又有什么用呢? 是的,很多人读完书转身就忘,包括之前的我也是这样,不仅读书慢,读完了别人问你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我回想半天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可是问题出在哪里呢? 世面上有很多教人如何正确读书的书籍,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等等,可惜的是要么我读不下去,要么内容与标题属实不搭。 所以我推荐金正的这本《极简快速阅读》,内容简单易懂,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能够用最快的时间看清楚一本书的核心内容。 好啦!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为什么同样一本书有的人看的比你快,而且获取的信息还比你多? 答案是这是你们两阅读方式的不同带来的差异。 在翻开每本书之前你先试着问自己:我想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核心内容,作者是怎么谈的?如何把书中的知识转换为自己的能力? 读书大致分为两种——散步式与登山式。 散步式可以用于小说等文艺类的书籍,人们在阅读此类书籍时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沉浸于作品当中,细细品味,借以从中获取些许的安慰与共鸣。所以有些趋近与散步的味道。 登山式则适用于实用类、商务类非虚拟型书籍,读这类书籍就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进行阅读,感觉就好像是在登山,登山时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合适或是体能不足的话,是无法登上山顶的。 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讲读适用于“登山式”书籍的阅读方法。 首先你要带着和作者“合著”的态度来进行阅读,那么什么是“合著”呢?合著就是你在阅读时不能让自己沦为“配角”,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有两种思维并行:“作者是这样写的,那么我自己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所以读书时一定带入自己思考去进行阅读,不能够只看不思考。 阅读时万万不可将作者写下的东西当成“正确答案”。作者有写书的自由,而读者有自由阅读的权利。通过与作者思维的碰撞,我们要有意识地得出那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答案。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喜欢从头一字不漏的读完,这样读书虽然表面上你阅读完了所有内容,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因为记忆模糊无法抓取出书中核心内容。 那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阅读呢?当然有,那就是“100分钟读三遍”,是的你没有听错,世面上大部分的书籍其实都可以采取这个方法进行阅读。 只是三遍并非让你完整的读三遍,而是第一遍十分钟,第二遍50分钟,第三遍40分钟。 这个社会一直都在践行者“二八定律”,20%的富人掌握着80%的财富,读书也是这样,80%的内容都是多余的解释的,涉及核心内容的大概就仅为20%。几乎所有的书籍内容都可以浓缩成10页左右,所以我们阅读时要做好过滤掉80%内容的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读三遍,就能够领会这本书的真谛。 第一遍我称其为“概括性”及“发现性”的阅读,耗时10分钟,其主要任务是把握书的大体结构,尤其是带有“登山”性质的书籍。登山类”书籍都会有目录。这类书浏览过目录之后,再花上10分钟简单翻阅一下正文,就能了解全书梗概,对于作者笔墨的分配情况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与其说第一遍是阅读,倒不如说只是通篇浏览了一遍罢了。通过浏览,我们大体上可以确定这本书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一读,我们要对书籍的框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样一本书,我们对其大体框架有所了解,并大体上知道哪一部分都讲的什么内容,之后再进行精读,其效果肯定会比对基本构架毫不了解,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遍我们要用荧光笔标记出要点,并且只读第一遍略读时发现的值得一读的部分,因为我们的时间并不充裕,只有短短的50分钟而已。 读到第三遍时,我们也要在读第一遍时掌握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阅读。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继续留意第二遍阅读时划线和用黄色荧光笔标记的地方。第三遍遇到值得关注的地方,要用红色或粉色荧光笔标记,如有必要,也可边读边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在书上。 读完三遍以后,这本书的全貌就会呈现在我们脑海当中了。每读完一遍,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就会加深一层,这就是反复的效果。 自己中意的语句,可以直接摘抄在书页的空白处,也可以用卡片或笔记本摘抄下来。另外,针对书中内容的感想及意见也要写下来,如此一来,这本书就成了一本你与作者的“合著”。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作者所表述的内容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写下来。 最后就是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目的不明确的话,就无从发现事物的本质,只有时间在徒然流逝。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看待事物,才会明了它的本质。比如说有时我们的目光会飘向路边的野花,如果只是无意识地行走的话,我们是不会看到的。只有我们带着目的去看它的时候,才会发现它的存在。 只有带着“这本书对我的人生大有益处”“这本书对解决问题有相当大的帮助”的意识去阅读,我们才会变得异常敏锐。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思考一下对我们自身而言,什么才是“优质阅读”。“优质阅读”就是指花费最少的时间,能够应用于实践,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创造性的阅读。
第3个回答  2014-12-31
根据实际情况,时而精读,时而略读。
第4个回答  2021-12-20
谈到读书的话题,伙伴们一定是渴望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或体验书中情绪情感。怎样更有效的阅读呢?先从我们希望通获得的阅读目标着手。
目标分为知识技型目标和情感体验型目标。两种目标阅读方法不尽相同。
确定目标后,沿着目标去选择适合自身的读本。
一、知识技能型目标
针对性的选择相关知识技能相关的读本,若选择从未涉猎过的专业,里面涉及专业术语和概念的,需要准备工具书辅助查阅或者利用网络查询,网络的东西要学会综合比较辩别以便得到相对正确的理解,这类书需要平心静气的慢慢阅读并配合反复练习,才能形成相对有效的理解,最终达到目标。
二、情感体验型目标
这类阅读本身是缓解压力,转移注意力所用,属于文学艺术一类,这个选择语轻松,意境高雅的作品即可。
一点浅见望采纳
第5个回答  2018-10-13
读书的时候不要把它当成是别人写的,把它当成是自己写的日记,读书的时候不要感觉陌生,而是觉得没有人比我更熟悉这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