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有什么条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5
(一)申报单位为广东省内注册创新主体(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其他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的,应注重产学研结合、整合省内外优势资源;申报单位为港澳地区高校院所的,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 科技 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粤科规范字[2019]1号)文件精神纳入相应范围;申报单位为省外地区的,项目评审与立项过程按照相关规定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经竟争性评审,择优纳入 科技 计划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在满足科研机构、科研活动、主要团队到广东落地,且项目知识产权在广东申报、项目成果在广东转化等条件后,将给予立项支持。

(二)坚持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申报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应为高新技术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鼓励加大配套资金投入,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70%;非企业奉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自筹经费主要由参与申报的企业出资)。(三)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申报单位总体不受在研项目数的限项申报约束,项目应依托在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的创新单位,加强盗源统筹和要素整合,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不鼓励同一单位或同一研究团队分散力量、在同一专项中既牵头又参与多个项目申报,否则纳入科研诚信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

(四)项目负责人应起到统筹领导作用,能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防止出现拉本领域高端知名专家挂名现象。

(五)项目内容须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各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签署《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模板可在阳光政务平台系统下载,须加盖单位公章)。项目一经立项,技术、产品、经济等考核指标无正当理由不予修改调整。

(六)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应符合申报指南有关要求。

(七)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

1.项目负责人有广东省级 科技 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平台类、普患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2.项目负责人有在研广东省重大 科技 专项项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未完成验收结题(此类情形下该负责人仍可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项目申报);

3.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

4.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或重复申报;

5.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 科技 计划立项;

6.省内单位项目未经 科技 主管部门组织推荐;

7.有尚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 社会 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8.违背科研伦理道德。

(八)申报项目还须符合申报指南各专题方向的具体申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