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记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当你想要做个“中年少女”,意味着既得匀称轻盈,又要脸颊饱满。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古时可是神仙妃子的标准,所以今人减肥,堪比修仙。 

最近,本人就参加了一个21天线上减脂营。以饮食调控为主,运动为辅,给出一套经科学测量配比的食谱和运动任务,要求尽量严格执行,以确保显著减脂且不损健康。早餐是1个鸡蛋、1份豆或奶、1份主食,午餐是140克肉类、380克蔬菜、1份主食,晚餐是380克蔬菜、200克水果,正餐间加餐水煮蛋清2个,全天饮水1800毫升(6易拉罐)以上。各品类食物可从食材表中自选,各餐食物也可机动调整,但各类食物的总量不能增减。   

我白天惯常外食,晚餐在家,且都不由自己烹煮,对这份量把控颇费了一番脑筋。虽从某宝淘得一个称茶叶的便携电子小秤,但不甚适用。最趁手的一次是在寿司店,空出一酱油小碟,把寿司肉饭拆解,分别测量,增减配比,一顿东瀛料理竟吃出实验室的感觉。而在福客之类的高级麻辣烫店,自选食材原是最好测量的,但宽大的托盘放上去,直接遮盖了整个秤,读数屏就像扣着宽檐帽的孩子的眼,怎么都瞄不见。如此一来,大多时候还是使用东方思维——凭感觉。 

早餐最好办,一根玉米、一个鸡蛋、一盒牛奶或酸奶。每天早上,同一时间,楼下便利店收银员便会看到同一个女人进来,买了老三件,立在圆桌旁,眼睛呆望前方,一样样消灭过去,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真是太奇怪了——这年头竟有人不用手机伴餐? 

作为从小如厕都要看洗发水瓶身的嗜字少女,进食时不看手机、不听音频,自然非我本意。导师要求,用餐要小碗小口,细嚼慢咽,尤其要杜绝分心因素,将注意力集中在食物本身,让大脑更快产生饱足信号,避免惯性进食。道理都懂,但对于当下例行公事般的进食任务,佐以手机速战速决,或许还好些? 

加餐的水煮蛋清,也靠便利店解决。尤其是傍晚时分,饥肠辘辘,两枚茶叶蛋便是回血神丹。导师说,蛋白饱腹感强,低热量,是健康减脂好帮手;蛋黄热量高,只能早餐吃,加餐时务必舍弃。可以想见,一开始,我拎着塑料袋耳朵,看着里面两枚烫手茶叶蛋,怎么剥壳、去黄、堪堪吃到蛋白,相当愁人。灵机一动,拿跟竹签,串起鸡蛋,隔着袋子三下五除二把蛋壳剥净,不禁自诩冰雪聪明。 

每日重点在午晚两餐。晚餐本应只吃蔬菜水果,但在家人面前,不吃肉类主食,压力颇大,只能两餐调换。未曾想,少吃和不吃都不是最难,最难的是每餐要吃够380克蔬菜。 

沙拉自然从冷宫妃子跃升为正宫娘娘。而且这时你才会知道,这类清淡寡味的健康食品原来顶不便宜。各色各样叫不出名字的菜叶子像鸟巢般聚了一碗,间或点缀些薯粒麦粒,蓬蓬地托起中心几片珍贵的肉。热量高的沙拉酱也不能放,基本就是干吃了。最怕的是忽然吃到某种细长的叶子,奇特的苦辣味瞬间席卷舌根。但要把这种叶子一片片挑出来,实在麻烦。我装作饶有兴趣地询问了店员,得知它叫芝麻菜。我脸上保持微笑,心里想:好的,以后可以指定不放它了。 

当你对蔬菜重量没有概念,你不会意识到380克蔬菜有多少。直到发现,一海碗蔬菜沙拉,吃得肠子都绿了,也不过一两百克。所幸,食材表蔬菜类中还有番茄。亦蔬亦果,好买好洗,酸甜适口,重量实在——还有比这更适合的蔬菜么?380克,约等于大番茄4个,或圣女果2盒。有时在超市一买,洗净沥干就开吃,一下子要消灭这许多,也颇引人侧目。偶尔吃到较酸的,那股凉凉的酸意在喉头和胃肠间搅动翻滚,便觉人生惨淡。 

要是实在不想吃生冷蔬果时,还可以去福客麻辣烫,估摸着拣一托盘素菜。关键在于,不能用店家的卤汤底来烫,只跟小哥说用清水烫熟即可,就一小碟酱油蘸着吃,也别有滋味。 

大半月下来,按食谱进食,虽清淡寡味,鲜少口福,但也未觉饥饿难耐。可见身体所需甚少,而口欲实多。更妙的是,适应清淡饮食后,味觉刺激的阈值降低,便渐渐品出此中真味,澹然喜悦。减脂营结束后,不再严格控制,也未反弹。“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美食忘不了。”当内心不再被欲求捆绑,才真真是潇洒如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