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法完成的任务,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我们平时看电影,特喜欢看一些很具挑战性的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的,喜欢看里面的孤胆英雄挑战一项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常让人望而却步,它可能超出了职责范围,可能时间十分紧迫难以完成,也可能是工程浩大不在自己统筹能力范围之内。。。。总而言之,这些任务看起来“不切实际”,但是老板交办下来又不能或不敢推卸,究竟该怎么办呢?

职场中,我们并不总是游刃有余,应付自如。调查显示,认为任务“不可能完成”的原因在于个人能力不足的,占25.3%;任务是老板强人所难的占15.8%;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和缺乏信心的均占14.9%;其他还包括时间不够、个人懒散、客户严苛、同事刁难等等。

由此可见,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加上引号。首先我们要分析清楚,到底是任务真的不可能完成,还是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到底是畏难情绪在作祟,还是被老板高估了能力?

我们分两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用任务分解法(WBS)来各个击破。

任务看似不可能完成,有可能是误判了工作的真正目标,或者有畏难情绪。我们尝试用任务分解法,化繁为简,各个击破。

任务分解法又叫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简称WBS,跟因数分解是一个原理,就是把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形成完整的、可量化的步骤,再把一项项工作细分到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

给每一个分解后的任务步骤规定具体的完成时间。这个周期设置的不易过长,以没一个周期的完成作为阶段性目标,让自己在执行的过程中看到结果,每一件事、每过一天都有接近目标的成就感,

坚决执行分解过的任务。把分解后的任务写下来,附上开始和截止时间,标注进度,以最直观的方式把控整个任务的进展情况,培养掌控感。

总之,任务分解法就是把复杂抽象的任务分解细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可操作的事项,然后依次各个击破,完成任务。

无法完成的任务,就像水里的鲸鱼陆地上的大象,无从下手的原因是没把任务进行梳理和分解。掌握了这个方法,能够把思路规划清楚,量化完成情况,很容易估算出结果和成本,作为向上级汇报任务完成情况的参考和工具。

二、确实”无法完成“的任务:不要说”我做不到“,明确说”我能做什么“

职场的一个重要能力,是要学会”管理老板“。

所谓”管理老板“不是你对他发号施令,二是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恰当的沟通,帮助老板知道你的能力范畴、擅长方向和提升可能,这样,他会合理化的对你提出预期。

对于常规工作,我们尽全力去完成,甚至可以超出老板预期。而对于无法完成的任务,则需要尽快跟老板说清楚。

领导者要管理很多人,关注点难免分散,有时候仅凭一两件出色完成的工作就对你产生了过高的预期,以至于把难度超过你能力范畴的任务交过来。这时候,硬着头皮上,真不是最好的选择,在职场中完成任务不等于负了责任,做完工作与结果优秀是两件事情。

尽快与老板沟通,并不是要你直接了当地告诉他”这项任务我完不成“,而是列出完成方案,告诉老板凭借你一己之力,这项任务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比起你个人完不成任务,老板更在意的是整体的损失。这时顺势提出你的解决方案供他参考,包括:更合适的人选、更合理的时间节点、额外需要的配合,等等。

此时,不建议你完全退出任务,而是用谦虚积极的态度告诉老板,你有能力并且也希望承担这项任务中的某一部分。这种积极主动的处理方式,会让他对你刮目相看,甚至会在未来给你更多的资源支持,而对于你自己,也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发现, 总是向前看,管住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远的人,完成任务的可能性更高。他们把未完成的任务当做动力。相反,那些总盯着自己已经完成多少工作的人,则很容易懈怠,注意力经常分散。

任务分解能检验理想是否恰当,加入制定的大目标完全无法分解细化,其实是在告诉你:它不太现实,必须调整。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后,才能把空中楼阁的理想,分解成具体可操作的步骤,明确工作的方向。

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给自己设定一些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然后拆解成日常可以重复练习和坚持的动作。目标明确之后,每天的工作更有意义,更容易坚持。

很多工作看似无法完成,是因为挑战了人的舒适区,自我要求也不高。长期只做”容易完成的工作“,提升空间不大,恰当地挑战”不可能“,更有利于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走的更远。

就如我最近加入了007不写就出局的社群,要求每7天写一篇文章,坚持写7年,一起去南极。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决定每个月都定个小计划:如每天坚持写100字左右的小感悟[声声慢];每周听一本书增加知识的输入;每月坚持跑步150公里,能有健康的体魄去南极。

有了坚持一定也能带动工作上的进步。让我能更好地在工作上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