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这七次下西洋,分别去了哪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2-11
第一次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正使郑和与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馀人出使西洋,造长44丈广18丈大船62艘,从蘇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後向爪哇方向南航,次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 第二次 永乐六年正月,明成祖命工部造宝船四十八艘。永乐六年九月十三日(1408年10月13日),命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出使,费信随行,前往古里,满剌加,蘇门答剌,阿鲁,加异勒,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拔把丹,小柯兰,南巫里,甘巴里等国,赐其国王锦绮纱罗,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三次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与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馀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浏家港启航,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蘇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蘇禄等国。 第四次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正使太监郑和与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馀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蘇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第五次 永乐十五年五月十五日(1417年6月)总兵太监郑和,在泉州回教先贤墓行香,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蘇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 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剌(孟加拉),史载「於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0年1月),郑和率领二万七千馀官兵,驾驶宝船61艘,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经徐山、十日到江蘇太仓,二十日出太仓附子门、二十一日到刘家港,驻留约一个月,在此期间,郑和在刘家港北漕口修建天妃宫,宣德六年(1431年)春天,天妃宫修建完毕,郑和立《通番事迹记》碑:「……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官兵数万人,海船数百艘,自太仓开洋,由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柯枝国,古里国,抵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馀国,涉苍溟十万馀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