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大易筋经的陈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余十四岁开始学拳,凡武艺书籍莫不留心,初见《易筋经》,于其命名不无疑焉。以常识未充,未敢妄事论定,私心自忖,筋亦能易乎?阅古本《易筋经》,其意“易”字是改变之意,“筋”是肌肉,“经”是方法。总言之,是改变肌肉之方法。医家生理,谓人身细胞,七年一易,是否如此,尚待证实。
“易筋经”之练习,实为坐马用气运血,以“易筋经”三字统其名,未尝不可。余于一九二○年到广州,协助地方人士成立精武体育会,由陈铁笙之介识熊长卿先生,与谈武术数日不倦,其家人子女无不精修武术,曾为余言,彼练“易筋经”,能叠骨,余甚奇之,以匆匆旅人,未求进修。长卿以善武功,年八十余始卒,足证武术之于寿命有莫大关系焉。
一九五七年,余修武术发展史,遇精武老同志李佩弦君;相谈往事甚欢。彼出熊长卿先生《易筋经》本,是为长卿家传秘本,仅传于彼,邀余作序。因复忆三十七年往事,并知易筋经对于健康之妙用,尤其熊氏家传叠骨本,今佩弦既得其真传,一幸事也。李君服务精武数十年,足迹遍海内外,年五十余仍致力武化不懈,其编此书,旨在广传秘要,使此寿人寿世学术遍及于众,李君诚一新时代之武术专家也。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日陈公哲识于香港之健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