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急急急!!!!!!!!!!!

李定信风水先生个人资料
麻烦现在帮我找找好吗??
最好有点事迹介绍!!
谢谢

第1个回答  2007-02-25
李定信对记者说道,“七·七”事变不久,当年赣州有志青年群情激愤,成立了抗敌后援会,赣县中学陈英才老师立即响应,召集了南三片(即赣县韩坊、大埠、王母渡等地)的知识青年,组织了暑期宣传队,在赣县王母渡的石林山排演宣传节目,义务赴赣县各地进行抗敌宣传。

当记者问起赣州市区是否遭受日军铁蹄的践踏时,李定信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说,日军的铁爪所到之处人民受难。想起往事,李定信语气沉重地说:“你们年轻人也许不知道,当年赣州市区屡遭日军飞机轰炸。1938年二三月间,赣州城南门城墙上的午炮(当时尚未装汽笛,午炮是以中午12时校时钟的信号炮)常不当时地响起来,这就是当时的空袭警报号令,全城的民众都纷纷向郊区躲避,特别是建春门浮桥,常挤满了人群。有一天我也随着人流,好不容易走过浮桥,躲在东河岸边的大树下,不久3架日机盘旋而至,继而一阵轰隆隆的炸弹爆炸声震天动地,事后我到被炸的机场观看,日军炸毁我们2架飞机,炸毁机场东南近郊民房数栋,伤居民30余人;在大树下一间民房内的水缸旁,一位母亲抱着小孩倒在血泊中。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在赣州城欠下的第一笔血债。此为日军轰炸赣州之始。”李定信说到这儿,老泪盈眶。他伸出手比划着说,1939年3月日军侵占南昌后,派飞机侵扰轰炸赣州更为频繁。尤为惨重的是1942年1月15日,日机28架侵入赣州城区上空,狂轰滥炸商业繁华区,当时的主要商业街道阳明路、中正路(今解放路)、华兴街、建国路等顿时变成一片焦土,炸死居民200余人,伤300余人,炸毁房无数。

奋起抗战

“当年你身为军人,面对民族灾难,在与日军正面对抗时怕不怕?”记者问。“哈哈,只要有爱国心的军人就不会怕死的,宁愿死在抗日疆场上,也不作贪生怕死的人!”李定信向记者介绍了当年他们与当地群众一起奋力歼击日军的史实。

当年,在赣州乡间活跃着一支赣县抗日游击教导大队。1944年冬,李定信时任黄埔军校三分校少校筑城教官,因赣州沦陷,他回王母渡探亲,途经赣县县政府临时所在地——大埠,遇赣县国民兵团副团长陈天赋(原同事)留宿一夜,谈及日军侵华之恨,李定信动起回家乡抗日的念头。后他被委派为赣县抗日游击教导大队少校大队副兼第二中队第二副中队长,他与部下驻扎在峰山井前李屋,主要任务是担任牛轭岽山至桃江与江口江合流处的防务。该大队的人员虽有四百人左右,但只有二百余条汉阳造的旧步枪和一些手榴弹,作战能力非常薄弱。有一天,据侦察兵报告,在沙石埠逢圩日,常有三四个日本兵来此骚扰百姓,并常待在一个茶店喝茶,李定信听后就指派了二中队的勇士彭瑞龙等3人,藏在一个茶店楼上伺机用手榴弹炸鬼子,可惜丢下去的手榴弹全不爆炸。

李定信老人说到这儿,深有体会地说,日本是一个小国,竟骑在中华大国头上无恶不作,就是因为我们当时的国力虚弱呀,落后就要挨打!

李定信慷慨激昂地对记者说,作为中华儿女,在国难当头时大家都是满腔热血,奋勇上战场的。“记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是有一天接到情报说,驻扎在水南黄金一带的日本兵伙同赖绍棠的匪军经常由五里亭渡江过来奸淫妇女和抢掠民财,我整编了一个突击排,30余人,每人一条汉阳造步枪,由高显培任突击排长,希望在五里亭一带打击少数来抢掠民财的鬼子。行至楼梯岭,我尖兵班恰遇敌军三四十人,当即与之交战,我们占领了沙石车站及楼梯岭至沙石车站之间的公路桥,构成一道火网,给鬼子以阻击,迫使其仓皇逃回黄金驻地,从此以后,日军再也怕到这一带骚扰民众。

“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1945年6月,日军进行撤退前的疯狂破坏,肆意烧杀抢掠,纵火烧毁了南河、西河、东河3座浮桥及附近民房,烧毁了市区主要街道,破坏了机场、公路。当年6月16日日军全部撤退。6月17日国民党108师324团进入赣州。日军投降之时,李定信率部也参加了接收赣州城的工作。他说,他率领部下由峰山出发,经沙石圩由七树湾李屋渡章江,经黄金机场,由镇南门进城。至标准钟时,接到命令率部下驻扎在天王寺,维持东门(百胜门)至西津门东北大片的治安工作。据统计,日军侵占赣州的5个来月期间,惨无人道地杀害了181名无辜百姓,另有98人失踪,623人被打伤,烧毁房屋1857栋,抢掠牲畜12000多头,造成财物损失200亿元(当时币值)。

莫忘历史

弹指一挥间,60年过去了。李定信老人感慨地说:“当年活跃在抗日战场时才二十几岁,转瞬我成耄耋老人了。”当与记者谈及时下日本少数军国主义分子颠倒历史事实,为当年日军侵华涂脂抹粉时,李定信老人气愤地说:“想当年日军侵华后实行‘三光’政策,无恶不作,铁证如山。我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耳闻目睹了日军的侵华暴行。在民族灾难紧要关头,国共双方为了民族的利益,携手并进,率领全国各族人民抵抗日军侵略,保家卫国,八年抗战,众志成城,才迎来抗战胜利。”

李定信老人说,对日军侵略赣州的这段历史,赣州的后人不能淡忘啊。如今,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只有中国强大了,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

参考资料:文章来源:中国赣州网

第2个回答  2007-02-24
  李老1922年生于江西赣州,193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6期工科,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曾经跟随蒋经国先生工作过。由于李老天资聪颖,学有专长,潜心研习,是风水宗师杨益(字筠松,号救贫)之嫡传徒裔。
  二十年前,李定信的大名就如雷贯耳,他在福建长乐、福清,广东潮汕一带名闻遐迩,那时我通过朋友复印了他著的《中国罗盘49层详解》。直到1996年秋,我才在深圳市福田区新洲花园第一次拜见李老,当年是香港李嘉诚旗下的曾先生请他堪舆巨型房地产楼盘。那天我叩开门拜见他时,他正在伏案写书,我看桌面上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只是一叠信笺,我好奇地一看,封面是《晋·郭璞〈葬书〉考》,再看桌面左侧,还有书稿《中国风水发展简史》、《四库全书堪舆类经典考》。我随即问李老,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您脑子里能记录这些典故?他笑了笑说:“五十年了,风水术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了!”
  1997年春,我前往江西赣州拜访李老,记得当年他住在慈姑岭的老房子,经了解,李老还是赣州正统风水世家,为杨救贫嫡传李三素玉尺堂三世徒。他把家中未公诸于世的杨救贫风水秘籍古本给我看,记得当年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遗憾的是因时间关系,只能翻翻而已。
  后来我用数年的时间拜读了他在书中为我亲笔题词的《中国风水发展简史》、《晋·郭璞〈葬书〉考》、《唐·杨筠松〈青囊奥语〉考》、《唐·曾文辿〈天玉经序〉考》、《唐·杨筠松〈天玉经〉考》、《宋·赖文俊<催官篇>白话解》、《四库全书堪舆类经典考》、《中国罗盘49层详解》、《订正中国罗盘52层详解》、《赣州杨救贫风水学》、《赣州杨救贫风水术教材》、《造命课择日法及万年历(授时历)的推算》等十余部风水著作。
  其早年著作《中国罗盘49层详解》畅销于海内外,这是中国风水史上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水工具书。我在海南、广西、上海、福建、新加坡、泰国、德国发现有五个翻版,虽印刷欠缺,但非常畅销,由此可见他的著作在风水领域的影响。《晋·郭璞〈葬书〉考》和《四库全书堪舆类经典考》等著作,则纠正了宋代蔡元定、元代吴澄误删误释郭璞《葬书》所增益的"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和"葬乾、葬坤、葬震、葬巽、葬坎、葬兑、葬艮、葬离"的谬论。恢复了郭璞《葬书》的本来面貌。对杨筠松《青囊奥语》中"颠·颠倒"曾文辿《天玉经序》中"八神四个一,八神四个二"难以解释的隐语,作了正确的释义。考证了《四库全书》收录的十一部堪舆类经典。证实了"乾山乾向水朝乾……卯山卯向迎源水……午山午向午来堂……坤山坤向水源坤……"为七十二龙四大局。
  2000年10月我与李老陪同其黄浦军校的老同学,从台湾回来的年逾八十有五的原国民党老将军胡先生去江西会昌堪舆先祖阴宅风水,当时正忙于赶路,但在路过一幢九井十八厅的清代古屋时,他非要下车去用罗盘检测不可,我看他聚精会神地在大屋的四角和正门用罗盘测验,然后记录在笔记本上。上车后我问李老,您为何要这么固执地下车测验这房子?他说:“当年的风水先生早已离世,但他们的作品还留下,近六十年来我曾考证过千余幢古屋,并调查了解了建房后他们数代人的命运,一一记录在本子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验证了郭杨风水之真谛……”。
  李老对路漫漫而修远之风水术,真是苦苦地上下求索六十载。由于李老在风水学方面学贯古今,博才真知,被张家界哲学文化研究会誉为“六百年间第一人”,被社会广传为"杨公再世"的风水大师,这些褒颂不仅仅我以为,而且许许多多的风水爱好者是公认的。
  当今中国,在风水文化方面要让李宝田、程建军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博士生导师折服的人唯独李老,其为中国风水文化研究做出的贡献必将与天地同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2-25
谢谢,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