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进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1. 哪些文言文词语能体现出进步很大的意思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彩笔生花 生花:长出花来。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日就月将 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

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突飞猛进 突、猛:形容急速。

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竿头日上 〖解释〗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

比喻学业进步很快。竿头日进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更上一层楼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 努力奋斗以图有所进步文言文词汇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2、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6、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 1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2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21、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2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6、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9、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杜甫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32、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从古至今最经典的励志语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

3. 努力奋斗以图有所进步文言文词汇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2、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6、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 1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2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21、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2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6、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9、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杜甫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32、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从古至今最经典的励志语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