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兴奋剂的运动员有多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5

兴奋剂 几乎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相生相成的。六十年代前,没有人想过反对兴奋剂,他们想的都是 如何研制出更高 更快 更强 的兴奋剂,从而使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后它可以 飞天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的获胜者,马拉松冠军,教练让他服用了 白兰地 士的宁 的混合物,跑到终点后就进入了昏迷状态,你可能不熟悉士的宁,它有另一个名字叫 马钱子碱

中国人对它的另一个名字“牵机毒”更为熟悉。现代多数用于老鼠药中。我问你怕不怕?

我们可能会害怕,但运动员不会。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对兴奋剂的研究开发:运动员在 力量 项目中吃麻黄素,运动员在 耐力 项目中吃甲基苯丙胺,也叫 冰毒

60年后,这群人磕出了新高度,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有人当场灵魂出窍

想不管都不行了,在1961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终于成立了,这个机构的前身是什么?专门检测运动员性别的。是的,没有说错,这是为了防止一个男人 乔装 成女人,然后 摩擦对手 来欺骗奖牌的。但是由于每个人都在服用兴奋剂,所以这个组织成立了几年都没有什么工作成果,直到英国自行车选手汤米·辛普森于67年在环法自行车赛中用脸接地面当场“升仙”,当时兜兜里还有 吃剩 的糖(兴奋剂)。

这次真的要管了,不可能让运动员都在赛场上 “升仙” 吧?不过,道高了一英尺,魔就高了一丈,你这边把兴奋剂禁了,那边又推出了新的人工 合成类固醇 。类固醇本质上接近人体自身合成的雄激素,对肌肉生长有很多好处,可是 副作用 是什么呢?致癌、内分泌紊乱、心血管损害等就不用多说了。

咱们再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雄矫矫的德国哥哥——安德烈亚斯·格利克吧

她是86年欧洲锦标赛 女子 铅球冠军,此前她长期服用类固醇类药物,后使得她女性特征越来越少,最终只能选择 变性 解决。她是东德为什么能在奥运会上与苏联和美国等超级大国中争夺 金牌 的秘密武器之一。

苏联解体后,东德合并了,一个东德队医来到中国,教中国运动员学会如何使用这些 玩意 。那时中国运动员听说其它国家的运动员都在用它,所以也毫不犹豫地用上了,结果,广岛亚运会上爆发出了兴奋剂的 丑闻

中国运动员错了吗?是的,中国运动员确实错了。因为那时运动员们对兴奋剂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一个 新的水平 。类固醇(激素) 已经过时 了,人体会能自发地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自动生长激素 才是一级棒,你能拿他咋的?

这就是为什么 体育 界有句俗话“ 查得出来 的叫兴奋剂,查不出来的叫 高 科技 ”。

然而,在新世纪后,广泛使用飞行药物测试和生物特征护照技术后,几乎可以确保就算你吃了 空气 ,只要不喜欢你,都可以被查出来。反正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 禁药名单 有一本书那么厚,总有一款合适你的。

那该怎么办呢?人脸扫描! 违禁药品 的名单如此之厚,以至于有些药品是被绝对 禁用 的,可有些药品有自己的 药理 作用,如果运动员 生病了 ,自然可以有条件服用——比如说“ 信必可 ”可以用来治疗哮喘也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肾上腺素水平。你 如何判定 这个运动员是否能不能服用这种药? 关键 还是在于你的 脸够不够大

比如当代冬奥会女一号主角,带着14枚奖牌的传奇名将“比约根”

她实际上是一个 病人 ,你知道吗?在参加平昌冬奥会的挪威参赛队中,一半以上的运动员都是 有病的 ,但都是 有合法药物治疗权利 的病人。(都快赶得上残奥会了……)

为了让他们得到治疗,他们携带了 6000 多种药物入境,其中大部分都在 WADA 禁用药物名单上。

某个肌酸生产国 拼了老命 游说 WADA,要求他们不要将肌酸 列入禁品名单 中,这是一般人不会知道的。随着生命科学和化学的发展,更准确地说,这应该被称为禁药的界线早已开始变 了。阿姆斯特朗曾经说过“没有人可以在没有禁药的情况下赢得环法自行车赛”,这也是 体育 界尴尬又无奈的现状。

禁药一直有人偷偷在使用,只不过没有人再轻易因为嗑药而被老祖召唤了,也算是一桩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