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先孰后:就业与择业先后之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现在普遍为人所接受,包括为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师所接受的观点是:先就业后择业。并且将其当做是一种观念,通过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接受。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对先就业还是择业,并不需要进行讨论。

对第二种观点,笔者持否定态度。因为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在“先就业后择业”观念越来越被广为人们接受的形势下,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变得非常有必要。

依据来源于三方面:

“择业”就是选择与自己专业匹配、符合自己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的工作。这个工作能够实现自我,并且自己愿意将其作为一辈子追求的事业。大学生刚毕业,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就业”就是以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为目的的活动——暂时性地占住一个山头——不考虑这份工作你是否喜欢、是否专业对口、是否对你未来的发展有利。这个工作纯粹就是一个糊口的工作。有人把这种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称之为“骑马找马”。即骑着“将就的”马寻找心目中的“终极好马”。

这种观点本身就是当下,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它在帮助学生重新审视一份工作的价值,正确看待每一份职业,尽快地脱离依赖的境地,迅速融入到职场中,转变学生眼高手低传统观念、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整个社会就业生态平衡角度来讲,也的确有其积极的意义。而且我们会发现,“先就业后择业”观点提出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困难,改变大学生盲目高要求、高标准、眼高手低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缓解社会矛盾。

现代生涯理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只是生涯规划一部分,它着眼于人的一生,重视前一个阶段对后一个阶段的影响,重视每一个阶段的衔接。而就业指导,其实只是一种当下行为,比如面试策略、招聘礼仪指导、咨询服务等。“先就业后择业”观点,体现的就是一种狭隘的当下行为。

笔者认为,从长远来讲,从个体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来看。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权宜之计。是为了解决一时的社会就业问题,而以损害个体及社会长远利益为代价的。

但这种理想状态可能还是你不断地换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许多资源,精疲力竭以后才实现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找一匹好一点的马呢?

下不来马了——再没有机会寻找你心目中的好马了。结果是:做着自己并不真正喜欢的事情;赚着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钱;讨好自己并不真正关心的人……

迷失了方向,忘记了理想,荒废了能力,丢掉了专业。猛然醒悟,为时已晚——人的惰性,往往导致这样的结果。

如果这样,我们还能跟学生说“骑马找马”吗?显然要三思。如果一定要说,是否应该让学生明白一开始骑一匹怎样的马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匹马的好坏、快慢、生命力会影响他们以后找到什么样的马。

就是说就业不是盲目地就业,而是在择业(理想层面)的基础上就业的。大学生刚走出校门,的确难以做到在行动层面实现择业,因此只能先就业,但是这个就业必须建立在择业(理想层面)的基础上,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能力、专业;不能不考虑内外部环境;不能不考虑当下的“就业”是否有利于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否与未来的“择业”目标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