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内容是否真的“干”,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叫“干货”,意思就是不扯淡、不鸡汤、精炼、实用、可信的内容,与水货相对。

而现在讲求效率的社会,容不得那么多事实来证明,也没有时间来用例子来消化一些有用的内容。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大家都不太愿意深刻理解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习惯了“拿来主义”,大不了记下来就好啦。

一个方法,一个有价值的道理看似是高度精炼的,内容很少,很“干”。而总结和精炼出这些的人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实践的,如何展开的,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路数。如果干货仅仅只是传播出去,没有后续的解释的话,那么每个人的理解又是不同的,效果如何就不知道了。

这也恰好契合了现代年轻人喜欢的,不用大脑参与太多,一段话说完,没有什么事实证明,没有什么解释性的文字,不管理解不理解,反正就是学到了。相反,如果有那些所谓的解释,升华,展开性的文字就会觉得多余,“矫情!”

就好像一段干货文,或者视频文案,在开始的时候,作者或者视频里的人物总会提醒一句:“下面的内容很干,有点长,先点赞收藏,然后慢慢看。”为什么如此呢?就是因为时间或篇幅限制,只能讲那么多,没有展开,没有事实支持,没有解释,只有干货;也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才会有保存下来慢慢看的提醒。

人们既希望快速了解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多余的文字干扰;又生怕消化不了,与真正自己想要的失之交臂。

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就这么几段话讲完就完了。为了适应人们快节奏的需求,又适当留有余地,即“在评论区留言”,看大家对总结出来的文字如何理解,有没有疑问,或者说有没有大家可以讨论的地方,所谓“理不辩不明”。

真正有意识帮助人们理解自己总结出来干货的人,在发布了自己的文字以后,肯定是会等待着机会讨论的。再研究透彻的那个人,总会有自己的某方面的“盲区”,需要的就是提醒和讨论。

同时,读者在感到作者的诚意以后,点赞关注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提供价值的人在这个越来越功利的社会,要怎么做才能用价值吸引人们的关注,从而涨粉涨的是铁粉,而不是为了涨粉变现而故意跟随潮流来发表一些所谓的“干货”,却价值不大,内容很“水”呢?

我想,从“干货”和“水货”相对,就能理解,作者和读者都一样,没有谁比谁更聪明,也没有谁比谁更高明;作者仅仅是稍微勤奋了一些,发现了一些自己理解的,还有人不知道的东西,或者是新角度,新方向的对待同样一个事物的看法,并且传播了出去。

自然,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价值大不大,内容水不水,不会一时间判断不出来,时间长了还判断不出来。因此,功利性质的涨粉,还是真正传播有价值的“干货”,人们迟早会判断出来。

慎重使用“干货”二字显然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检验“干货”是否真的“干”,评论区里就能一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