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红楼梦诗词雅集串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少年时看电视剧《神雕侠侣》,元好问的这首雁丘词深深触动着我。“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在这样一个夏夜里,欢迎大家一起走进匠造,走进红楼梦,此刻,我真不知我们在品读红楼梦,还是我们亦是梦中一人。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梦幻泡影的人生里,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唯有惜缘是盼。而情,则是缘的高级形式,“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讲情的小说。余以为一切小说,到红楼梦已达一个高峰,冠绝古今中外。诸小说中,无论从立意深度、情节构思、人物刻画、文采风流四个方面中的哪一面来看,红楼梦都是第一位的。况且天幸红楼梦只存在一个残本,如同断臂维纳斯,愈发引得后人想象。一部作品,因为它的残缺,反而成就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在开始我们的分享之前,让我们先来聆听一曲 《枉凝眉》,演唱:原福州工业学校退休教师许碧卿,琵琶伴奏:梦莎。请欣赏。

是啊,“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作者在写这首曲的时候,心中不知有多少的怜惜、守护和遗憾之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汤显祖的《牡丹亭》已经把情写到一个极致了,而红楼梦更翻出新意,名虽为梦,却无比真切,每个人物都如此亲切可感,家庭生活,事无巨细,在平常生活中,却又处处流露出高雅情趣,更难得作者还有一颗平等博爱之心,对小说里的每一个人,哪怕是丫鬟、下人、村姑,也都写出他们生命里的闪光之处。寓伟大于平凡,融高雅于平常,真可谓“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而在这偌大的大观园里,最牵动作者之心的,还是那位“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妹妹,而她写的第一首让我们哭出声来的诗,就是那首葬花吟。下面请欣赏由 晋安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郑晓梅老师带来的《葬花吟》!

因为情,所以痛,惜花总是轻薄语,葬花才是真惜花。“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佛教以贪嗔痴为三毒,殊不知,只有最纯真清澈的心,才能真正的痴情,才能对人生美好事物的逝去有所感,有所思。 下面请欣赏陈丽真、刘捷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描述的是有情人相会的那种喜悦和感动。一代兵法大家岳武穆慨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翻开来,英雄寂寥如此。所以每个英雄才更爱美人。真英雄爱的是真美人,红尘中的知己。假英雄则只爱其美貌而已。想项羽对虞姬,必是如此一往情深。李隆基之爱杨玉环,也非独美貌,更在其温柔知心。在红楼梦里,贾宝玉本是个博爱教主,然而对林妹妹亦是专一不移,岂非因一句“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账话”。每个人,当被所爱的知音真心的捧在手心里,那种感觉才真是美。情之为物,颠倒众生,痴情如何演绎,让我们一同走进红楼梦的文本, 我们一起来品读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我们先朗读到“没的倒叫他们神鬼似的做什么!”

点评:“倒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这句话明明是口语,读起来却觉得饶有味道,红楼梦对语言的锤炼,确实已达化境。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具各色盏碟。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边另有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一边是酒,一边是茶,真可想见古人生活情趣。

“墨漆嵌蚌”,这里的嵌蚌,是指利用蚌壳里面有光彩的部分,加以雕琢,拼成图案,嵌入木器或漆器家具,作为装饰。可见古人的工艺,如今我们的产品大多是机器生产出来的,少了许多手工的美感和韵律。

贾母和凤姐的这段风趣的对话,可见凤姐的语言艺术,和她的一片孝心。红楼梦最难得的,就是写亲情,就连里面的爱情,也是融入在亲情里的,所以有时候读红楼梦,并不觉得悲,因为有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家的温暖。

下面一段我们读到“凤姐笑着洗了脸,走来又伏侍贾母等吃了一回。”

这里我们感到凤姐的服务意识很强,很有礼数。薛姨妈是客人,所以坐在上座,座次有序。而湘云又在廊上摆了两席给丫鬟,可见她的宅心仁厚,人物性格,不经意在细节间流露出来。

一段凤姐戏鸳鸯,主仆之间的关系如此和睦,其中的对话生动活泼、燕莺嘈杂,如果不是对生活有细心的观察,如何能写得出来!

下一段我们读到“改了一个‘霞’字”。这是作诗前的预备。

这一段可见古人生活的闲适,林语堂以为,一切文学都起源于闲适,虽然不尽然,但确实有道理,在闲适的时候,人才会细细去品味,才能真正创造出有生命的事物,不独文学,一切技艺亦然。

写诗前的一段场景,写出了各人在悠闲的伪装下各自搜索枯肠的情景,真是绝美。正当我们以为大家正在玩,都忘记了写诗这件事的时候,却又不约而同地你争我抢,谁也不肯落后。这里颦儿与宝钗各显大将之风,而湘云则显得憨厚许多,“出一回神”分明是在构思,但看到大家都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便急忙的有样学样。

这里特意点了一个细节,林妹妹要喝烧酒,宝玉忙接道:“有烧酒。”可见他对林妹妹的关心,可是这酒名合欢,寓意夫妻,不知怎的,宝钗也过来喝了一口,可见三者的姻缘。曹翁真是落笔不虚。

下面我们正式品诗,限于时间关心,这里只挑五首来赏析,分别是:《忆菊》、《对菊》、《咏菊》、《问菊》和《菊影》。总共十二首,大家每读完四首,我赏析一次。

这里的诗都紧扣题意,且有个人风格,可以结合这两点来品读。

忆菊,讲回忆菊花,所以时节并非秋,而是夏末,蓼红苇白正是此时。怅望而无所见,便是“空篱旧圃秋无迹”,聚首只在梦中,便是“冷月清霜梦有知”,这里由现实到梦境,有一层递进。相思念念不止,塞雁已归,远人不至,伊人在思念中如黄花一般消瘦了,故有“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这首是宝钗为数不多的没有那么“沉着”的作品,有点动情了。年少时喜欢宝钗,宝钗像极了她吃的那个“冷香丸”,看起来不冷不热,表达感情也是委委婉婉。她的情趣,是淡淡的,就像她偶尔来了兴致,就去扑扑蝶,显然,她是那么健康美丽的少女,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关在深闺的老学究。她的素朴淡雅,不着浓妆,是出于她的本性,正如黛玉的个性,花死了她就去葬花,也是出于本性,并非矫情。这是说人物性格各有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就我来说,宝钗更为难得。宝钗有才吗?“博古通今,色色都知道”。但她经常出于爱心,为别人设身处地的着想,这点非常难得,就连史湘云这样豪气的人,都受过宝钗的帮助,因而甚爱宝钗。林妹妹也几次受过宝钗的帮助。宝钗,就像传统所说的,女人如水,滋润着万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曰上善若水。我们看到,有宝姐姐在的地方,矛盾就会化解,问题就会解决,她来了,给人的是那种从容平安之感。在这有才的人尤为难得。一般人际关系处得好的人,心思花在世故上,文章的性灵之气就少了,因而会缺少才气,而才子往往是赤子之心。宝钗能够做到这两者的平衡,原因无它,是因为她内心里真的装着一颗爱人如己的心,真正出于爱心去做的,就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有人评价宝钗“名教中自有乐土”。对于一般人,名教是束缚,可是宝钗出于自己的本性,也是后天的熟练,已经在这里自在了。对她来说,封建道德并没有什么不好,尊敬长辈,关系妹妹们,说些话安慰她们,原是随事造就,并不做作。这也就是她的可爱之处。

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这个开场比较直白,道出了菊花的金贵。菊花何以金贵?乃是在懂它的人心中方如是。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科头是不带帽子的意思,就是不拘泥世俗理解,有“东邪”之感,如“竹林七贤”之辈。曹雪芹写湘云,霁月光风,生性豁达,有魏晋名士的风度。抱膝吟也略有出处,《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布衣之时躬耕于南阳,“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吟”。用典之高,在于表面看不出来,意思也通,如果懂得典故,则会更进一层,表义和隐义相辅相成。“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也是警句,虽然直抒胸臆,却也对仗工整,落落大方,有激赏之气,傲世唯君,知音只我,何等倨傲!“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既然知音难觅,则相对宜珍惜,将平生倾诉,对此一人。

咏菊,《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分列三甲,却无一不出自潇湘妃子的手笔,简直是红楼梦诗社集会里的奇迹了。怪不得宝玉一脸高兴的样子,连道“极是!极公!”以爱人的喜为喜,以爱人的悲为悲,一点不知避嫌,一点不知顾忌,真是痴得可爱。反而黛玉自己谦虚了。咏菊,首句便点名题意,诗歌并非自己苦心欲吟,而是诗魔侵扰,昏晓不绝,无由相避。“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颔联是警句,一霜一月, 既切合时令、景物,又符合菊花的气质和诗人的清苦,主客不辨。颈联更进一层,既是写菊,又是写心,物我交融,令我不禁想起诗品中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最后一联收得好,有一种历史的传承,从彭泽令到闺房女,一样是孤高的风骨,我与古人,心心相印,借菊相会。陶渊明托菊以言志,曹雪芹又何尝不是借闺阁以言情呢?

问菊,每个人的心灵都并非白板,她所见的世界,无不染上了自己的色彩,同样是咏物诗,却能让人物表达出一个个独特的自己,这正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世说新语·贤媛》中写道:“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正有如黛玉与宝钗之别。问菊破题自然,“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讯即是问,为避题目中出现的字眼,故用讯。喃喃负手,写出了问的神态。颔联、颈联皆是问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在问中表现菊花的品格。“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在问中表达对菊花的关切,怜物亦是怜己。这里的场景塑造很成功,秋风起了,园圃里有了凉凉的露,庭院里铺了黯黯的霜,北雁南飞,寒蛩声嘶,你可曾感到寂寞,你可曾思念着谁?尾联,花能解语,何妨共话片刻,带着劝慰,亦花亦人,心中事与书中事,一时恍惚莫辨,扑朔迷离。

菊影,名字就很清奇了,菊花的影子,如何描写影子呢?读来总是别样的伤情,最美的画面,终成昏黄的影儿。看不清,却也自珍重。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这是白天的影子。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夜来了,等亮了,一句锁玲珑,生动灵巧,仿佛封锁住了菊花美丽的影子。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无处可逃,魂魄便在影里,只是梦也是空的,心是不安的。于是人醉了,分不清哪里是影,哪里是花,只是不要踏碎,不要踏碎往事如影,暗香犹存。

最后一段我们念到结束。

在诗歌点评里,林妹妹提到“背面傅粉”,又称背面铺粉,是绘画的一种特殊技术处理方法,就是在作画的绢面上涂一层铅粉,然后再作画,从而把画面衬托得更加清晰、鲜明。简单讲,就是衬托、映照。有点让我想起了孔子说的“绘事后素”。这里就是讲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最后要解析的一首诗螃蟹咏。曹雪芹写小说章法奇妙,先让颦儿在菊花诗里大出风头,因为菊花的气质切合颦儿,然而就在同一回合里,就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让宝钗出了一回彩,足见两人之平分秋色。同样写秋景,前者以正,后者以奇,菊花诗非颦儿而难工,螃蟹咏非宝钗而难巧,实在是匠心独运。

咏螃蟹以宝玉发端,足见其成正事则不足,生闲事则有余的性情。宝玉的诗是抛砖引玉,黛玉的诗是烘云托月,真正的主角是宝钗。宝钗这咏物诗,见其眼界,如白牡丹一般的心灵,在世人的追捧中冷彻底洞察世人。桂霭桐阴点明时令,涎口表明期待。皮里春秋出自《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其言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本来是说褚裒这个人心中有定见,并不轻易议论他人是非。这里用来表现官场掮客的腹黑。笑他们再多心机又有何益,最终还不是落得个被人蒸食的下场。颈联又转入写时,螃蟹性寒,带腥气,所以需用菊花酒和姜丝辅佐。尾联收束,一向横行无忌的螃蟹,最后不免遭受蒸煮之灾,禾黍成熟之时,正是螃蟹最肥美的时候,如今只有“月浦空馀禾黍香”了。以小寓大,可见宝钗手段,亦更觉平日温柔稳重。

赏析完毕,红楼梦诸体兼备,几乎古代所有的文体,都可以略见一般。就诗歌这一体来说,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咏物、怀古、即事、应景、谜语、打油,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和咏的……五花八门,文备诸体,这也是古今中外小说中少见的。天幸中国有曹公,竟然能赐下如此宝藏一般的作品。说到宝藏,不能不提中国的书画,琴棋书画诗酒花,皆是古人生活情趣,修身养性之怡, 下面我们来欣赏由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得主王勇坚老师等书画家带来的书画作品。

最后一段时间我们留给大家分享交流。有愿意交流分享的,可以发言,谢谢。

佛说有缘,自能接引;人生无情,何可度日?山川灵秀,自含宝珠;造化无私,更护群生。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感谢大家在此滚滚红尘之中,参与今天的红楼梦诗词雅集,我们下次再会梦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