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两次以少胜多,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9月22日,集结了近7万兵力的克拉斯诺夫再次对察里津发起了进攻。这次他吸取了上次进攻失败的教训,不再全面进攻分散兵力,而是集结主力部队对察里津南侧进行突击,以图诱使红军出城决战,再发挥兵力优势将红军消灭。

为了加强察里津的防守,卡梅申和察里津的红军被整编为第十集团军,伏罗希洛夫任总司令,继续抵御白军的入侵。

虽然伏罗希洛夫是总司令,但是绝大多数指挥工作的担子仍然在斯大林的肩上。斯大林认为,白军有数量巨大的骑兵部队,机动性很高,肯定会经常更换主攻方向。因此斯大林利用城市的铁路环线,集结了数列装甲火车,将火炮装置其上。这样,红军的炮兵就拥有了极高的机动性,可以全城驰援。

10月2日,白军渡过伏尔加河,威胁红军侧后方。10月15日,敌人又占据了萨列普塔、别克托夫卡、奥特拉德诺耶等地,濒临察里津市区,切断了察里津的后勤补给。然而察里津作为红军的重要后勤基地,各类物资本就非常丰富,斯大林也料到了白军会逼迫红军出城野战,故而更是在白军两次进攻的间隙囤积了大批物资。因此守城红军根本不怕补给耗尽,坚决不出城与白军交战。克拉斯诺夫见诱红军野战的计谋并不奏效,不得不再次围攻察里津。

克拉斯诺夫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着重组织了一支数量庞大的骑兵预备队,随时准备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或作为突击主力。然而这一次他又失策了,红军的列车炮的速度远在白军的骑兵之上,白军主攻哪里,红军就用环城铁路将列车炮送到哪里,以对抗白军得骑兵部队。

10月17日,白军从南部突击察里津,但是很快被红军密集的火炮炸得伤亡惨重,败下阵来。克拉斯诺夫认为红军的主要防守力量都在城南,城北肯定防御空虚,便立马出动了他的骑兵预备队猛攻城北。然而白军在城北却遭受到了不亚于城南的炮火打击,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而一无所获。之后白军多次更换主攻方向,但是都遭到了红军密集炮火的杀伤,一时之间,克拉斯诺夫甚至都搞不清楚红军到底有多少守备兵力和火炮。最终,白军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不得不停止进攻,与城内的红军对峙。

然而斯大林是不会坐视敌人休整的。在他的要求下,红军第八、第九集团军也前来支援察里津。在斯大林的指挥下,第八、第九集团军隐蔽追踪,从波沃里诺和巴拉邵夫出发,对包围察里津的白军后方发动偷袭。与此同时,城内的第十集团军也对白军发起了全线反击。白军遭到红军两面夹击,一时间无法招架,不得不向顿河右岸撤退。

这次攻击白军损失超过两万人,克拉斯诺夫因为连续两次失败而受到了白军司令部的严厉斥责。而斯大林则凭借着两次以少胜多的卓著功勋得到了苏俄党政军各界的赏识,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克拉斯诺夫虽然再次败退,但是白军既不打算停止对察里津的攻击,也没有撤销克拉斯诺夫的职务。就这样,克拉斯诺夫羞愧难当,急切希望一雪前耻,而斯大林则充满信心,闲庭信步。双方部队的领导者的心态有着云泥之别,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军对察里津的第三次攻击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