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商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6


在商代,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商王及奴隶主贵族们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国家。这一时期,墓葬制度反映出明显的阶级和等级差异,王室陵墓规模宏大。例如,位于河南省安阳的商王陵墓,有亚字形和中字形两种类型。亚字形墓如侯家庄的一座,墓室达33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1800多平方米,深度超过15米,是诸侯或方国首领的象征。而中字形墓如武官村的,规模稍小,约170平方米,但仍是贵族专享。


贵族墓葬中,除了王陵,还有甲字形墓,南面只有一个墓道,规模小于中字形墓。商代大部分墓葬为没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面积大小根据身份不同而变化,大贵族的墓可达20多平方米,如安阳小屯的商王配偶妇好墓,而平民的墓面积则较小,有的甚至不足2平方米。


商代贵族墓葬普遍使用木材建造椁室,形状各异,葬具为木棺,而平民墓葬有的有棺有椁,有的只有棺。尸体多仰身直肢放置,且墓主一般为单人,未见夫妻合葬情况。贵族墓葬的随葬品丰富,包括青铜器、玉石器等,妇好墓随葬品尤其丰富,可窥见王陵的豪华程度。


商代墓葬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人和牲畜殉葬,商王和大贵族的墓葬中,殉葬人数众多,包括侍从、婢妾等。平民墓葬虽规模小,但也有殉葬的狗。一些墓葬上发现了房屋础石,暗示了地面建筑的存在,可能用于祭祀。


进入西周时期,墓葬制度延续商代,但具体王陵形式未知。诸侯和贵族墓葬有中字形和甲字形,且多有腰坑。周代棺椁制度严格,等级分明,随葬品以青铜礼器为主,酒器减少,食器增多,如鼎的数量根据身份不同而定。同时,车马坑和合葬制度也开始出现,如宝鸡茹家庄的伯墓和夫人井姬墓展示了异穴合葬的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合葬制度更为普遍。



扩展资料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 “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古代墓葬作为考古调查发掘的对象之一,所提供的资料远远超过了研究墓葬制度本身的范围。但墓葬制度仍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迄今的调查发掘,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系。在各个时代,民族和地区的特点, 在墓葬制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