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生的西方经济学研究(宏观和微观经济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⒈ 徐长生,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歧和发展——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1987年,8万字,未发表。
⒉ 徐长生,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求模型及其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武汉大学学报《外国经济学说专刊》,1987年。
⒊ 徐长生,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经济学动态》,1990⑾,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政治经济学》1990⑾。
⒋ 孙鸿敞、徐长生,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凯恩斯主义,《学术月刊》,1991⑿,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政治经济学》1992⑵。
⒌ 徐长生,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经济组织及制度研究的深化和宽化,《经济学动态》,1993⑶,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政治经济学》1993⑷。
⒍ 刘涤源、徐长生,凯恩斯主义在中国,日本关西大学《经济学论究》(日文),1993⑺。
⒎ 徐长生,战后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和特点,《世界经济》,1993⑻。
⒏ 刘欣、徐长生,理性预期模型的内涵及启示,《学术月刊》,1997⑶。
⒐ 徐长生,美国的“经济周期消失论”与“全球生产过剩论”,《经济学动态》,1998⑶。
⒑ 徐长生,从《货币论》到《通论》简评(书评),《经济学动态》1999⑻。
⒒ 徐长生、李文星,欧盟高失业:现状、原因、走势,《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⑷。
⒓ 郭熙保、冯金华、徐长生,刘涤源教授的主要经济思想和学术贡献,《经济评论》1998⑸。
⒔ 徐长生,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中的货币稳定原则,《经济评论》1999⑵。
⒕ 徐长生,一部凯恩斯《通论》的创作史,《当代经济研究》1999⑽。
⒖ 徐长生,凯恩斯主义研究的宏篇巨著,《经济评论》,1999⑹。
⒗ 徐长生,美国“新经济”的理论透视,《经济学动态》,2000⑺,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2000⑽。
⒘ 朱厚伦、徐长生,美国“新经济”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比较,《经济前沿》,2001(2-3)。
⒙ 魏科科、徐长生,欧元全面流通对中国的影响,《武汉金融》,2001⑽。
⒚ 胡红菊、徐长生,论金融创新的资本形成效应,《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4。
⒛ 徐长生,新经济中的财富效应与周期波动,载于吴易风等主编《外国经济学的新进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383~389页。
21. 徐长生,短期冲击对长期增长路径的影响,载于徐长生、方齐云主编《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151-157页。
22. 钟春平、徐长生,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内在关联研究前沿,《经济学动态》,2004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04⑿。
23. 徐长生、何小松,美国新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载于陈继勇主编《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第77-90页。
24. 钟春平、徐长生,技术(产品)替代,创造性破坏与周期性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2005年7月,第4卷第4期。
25. 徐长生、庄佳强,《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简评,《经济学动态》,2006⑷
26. 徐长生、蒋长流,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评述——评尹伯成教授著《西方经济学说史》,《经济评论》,2006⑷。
27. 钟春平、徐长生,创造性破坏与收入差距的振荡式扩大,《经济研究》,2006⑻。
28. 庄佳强、徐长生,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09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