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故事(十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说说我的故事(十六)

      一一侃侃乡下建房的印象

        下乡的那个年头,那时村子里建房,印象中都是“干打垒”的房子,就是土坯(又叫土基)垒墙,脱土基,再就是用木模装上黏土夯实,脱成长方形的土坯晒晒干。裁土基,也就是在平整后的田地上,用牛拉石磙轧轧实,用裁刀按所需尺寸切线,再用刀铲子给铲起来堆晒(当成砖头吧),干后,用泥浆砌墙,那时还买不到洋灰(水泥)普遍不用洋灰(水泥);屋面为硬山(土坯)屋面,再盖上稻草的草房子冬暖夏凉;那时候也有个别富裕的农户人家(家里有公家人的工薪一族的)盖了砖混结构的,采用桁条、椽子的,用了水泥预制板,椽子上再盖上瓦的瓦房子。带庭院的瓦房子气派在村子里“鹤立鸡群”。

      村里人家盖房当时还作兴请断文识字的“老先生”(实际上就是旧时的所谓“风水先生”,因怕沾上“迷信之嫌”,村里人那时不敢叫“风水先生”,都叫“老先生”),择门基、定门向,还有什么大门不可对大路、大树、粪坑、坟冢。房屋前如有栋树,必须砍掉栋树(涉嫌栋树的树根苦,喻苦日子),砍掉门前的桑树(桑树涉嫌音“丧”,不吉利)。还有要款待好工匠,就是要款待好木瓦工,如果怠慢了师傅,据说木瓦匠师傅可用“左门旁道”作祟房主的,“用土捏两个小人和一个水车,将车头回外,寓意房主家财源外流,”这只是有这个说法(传说而已,不可能的),村里造房子请的工匠一般都是乡里乡亲甚至亲戚的,不可能有“作祟”的小人之举的。

      建房要择定黄道吉日,家境经济再拮据,也要搞一桌“开工酒”,房屋上梁时还要燃放鞭炮,上梁大边是木工,小边是泥瓦工,用新做的木梁(上面要请有文化的人用毛笔写上“福禄寿”),那年村里有户人家建房子,房主还请我帮他们写过“福禄寿”,以示讨个口彩,图个吉利。

        当年政府给我们知青拨了下乡的安置费,生产队给我们盖了知青屋,那是最简单的“干打垒”式的房屋,盖“知青”屋时当然没有按那样这样的规矩搞神马仪式了,不过当时买了招待烟一条“丰收牌”香烟(九分钱一包,花了九毛钱)。

      前年我到第二故乡去玩,村里过去的“干打垒”草房子全部都没有了,我们曾经的“知青屋”,成了唯一一间“干打垒”的房子,不知什么缘故没有给拆掉,给村民堆放了一些农具等什物,我对当年的好友己经退休了的原乡长调侃,这是留作“非遗”的吧?

      现在乡村正朝着“小康”在奔跑,村里按规划,都在沿乡村道路两侧建宅,没有了“门不可对大路”之一说了,现在的村庄规模正朝着结构相对统一,还配有绿地,休闲场所,形成新农村的格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