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读书笔记想法第一章(第二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生活犹如登山。只有不懈地努力攀登才能获取登顶时的那种满足感,即使攀登的过程时而缓慢,时而痛苦。

登山是一种无法形容的体验,只有同行者才能理解和共享。安心、满足和疲惫之中还夹杂着一种愉悦和平静的感觉,如山顶的空气那般稀薄。只有登山者才能尝到那种美妙的成功滋味。

关于成功的定义应该是:不畏艰难险阻或其他逆境而努力前进和攀登,去履行一生的使命。

(人生就像登山)

第一,逆商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框架,用于理解和提升成功的各个因素。逆商是基于大量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结果,形成一套新颖实用的知识组合,从而重新定义了成功的要诀。

第二,逆商作为一系列衡量方法,用于评估人们应对逆境的反应模式。这些潜意识的行为模式如果不受抑制就会伴随你一生。如今,人们第一次可以衡量、了解并改变这些反应模式。

第三,逆商作为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工具,用于改善人们应对逆境的模式,最终全面提升个人效能和职业效能。本书将介绍这些技能,并指导人们如何将之运用于自身、他人及其所属组织中。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 逆境 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 挫折 、摆脱 困境 和 超越 困难的能力。)

逆商始于个人,却超越个人。

逆商不仅能增强领导效能,同时还能提升下属的效能。在这个重权力轻责任的时代,逆商重新定义了担当力以及如何对事情负责。

登顶前不要估量山有多高。登顶后你就知道这山是多么的矮小。

攀登不只是个人行为,每个组织和团队想走得更远。可见,企业所实施的全面质量优化、促进增长、调整组织架构、重组业务流程、挖掘多元人力的潜能、缩短周期时间、消除浪费和加强创新等举措,都是为了攀登一座有雪崩危险、气候条件恶劣、暗藏冰隙裂口的山峰。

如果人人都拥有攀登这一核心动力,那么为什么我们并没有看到山顶上挤满了登顶者而山脚下空无一人呢?为什么实际情况却与此完全相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析一下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三类人。这三类人对于攀登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因此他们在生活中享受到的成功和喜悦的程度也不同。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选择退出、逃避、变卦或放弃,他们是放弃者。 他们放弃攀登,拒绝山峰给予的机遇,无视、掩藏或抛弃人类向上攀登的核心动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许多生命馈赠。

(这是大部分人。)

第二类人是扎营者。这些人只能走那么远,然后就说:“我最多就能走(或想走)这么远了。” 他们不想登山了,于是就停下来,找到一个平稳舒适的高地,躲开逆境。他们决定在那里度过余生。

与放弃者不同,扎营者至少还接受了攀登的挑战,并获得了一席之地。他们的旅途可能很轻松,或是他们牺牲了很多,或者也为之拼搏过。他们完成的这部分攀登过程可能在一些人眼中就算是“成功”了,就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对于成功的常见误解,认为成功是一个特定的终点而不是一段旅程。虽然扎营者可能成功抵达营地,但若不继续攀登就无法保持既有的成功。攀登的意义在于终生的自我成长和进步。

(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当赚到足够的钱,或者继承,或者拆迁,或者足够安稳之后,尽管年纪轻轻,却早已安于现状,他们不再奋斗,也不再学习,就这样混混日子。这样好还是不好?其实看人)

我把终生努力攀登的人称为攀登者。无论背景如何,不管优势或劣势、厄运或好运,他们一直在攀登。他们是登山的劲量兔子(Energizer Bunnies)。 攀登者认为,凡事皆有可能,从不允许年龄、性别、种族、身心疾病或其他任何因素阻挡攀登的道路

(做成大事的是这类人,但是很辛苦。

我属于那种人呢?我是第一种放弃者,首先要学会的是不要放弃。)

很显然,放弃者过的是妥协让步的生活。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并选择了他们眼中更为平坦和轻松的道路。当然,说来讽刺,随着生命慢慢流逝, 放弃者遭受的痛苦会比当初试图通过停止攀登来回避的痛苦要深刻得多。 无疑,他们回首惨淡一生的时候会极其痛苦。这就是放弃者的命运。

放弃者常常觉得苦涩、沮丧、情感麻木。否则他们可能就会发疯、挫败,愤怒地攻击周围世界,憎恨那些攀登的人。放弃者通常会严重滥用物质。不管是依赖酒精、毒品或是沉溺于无聊的电视节目,他们都是想寻求致幻、麻木的逃避之法。(游戏,看电视,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来虚无自己。甚至攻击他人。)

与放弃者一样,扎营者也过着妥协让步的生活。两者的区别在于程度。他们厌倦登山了,于是就说:“这样已经够好了。” 浑然不知自己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扎营者以为可以维持现状,而且为此就不去做可能做到的事。他们或许对这桩看似合算的买卖相当满意。他们普遍认为,停下来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是合情合理的,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停下来享受已完成的那部分攀登过程带来的美景和舒适。

支起营帐后,扎营者常常会努力用物质填满帐篷,尽可能过得舒适些。 扎营者用尽精力和资源来把营地变得舒适,于是放弃了合理运用这些精力和资源可能带来的进步。 (有钱了想要稳定,这种还是老一辈的思想。)

从未听过有人将成功定义为舒适,但是看到很多人确实是这样想的,好像这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一样。这些人就是扎营者。扎营者打造出一个“舒适的监狱”—— 这个地方太安逸了,让人不敢冒险离开。

然而,他们充满活力、学习力、成长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早已飘然远去。他们的生活显得很轻松,他们知道该期待什么,痛苦的时光早已逝去,唯一的烦恼就是痛苦地发现自己的很多梦想未能实现便消散了,而且也会担心因周边持续不断的变化会对营地产生威胁。

攀登者

只有攀登者没有虚度人生。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热情。他们知道如何体验喜悦,把喜悦看作登山过程中收获的礼物和奖赏。攀登者知道峰顶可能难以到达,因此从未忘记旅途带来的力量比终点更重要。

只有攀登者没有虚度人生。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热情。他们知道如何体验喜悦,把喜悦看作登山过程中收获的礼物和奖赏。攀登者知道峰顶可能难以到达,因此从未忘记旅途带来的力量比终点更重要。(这些话太老套了。)

放弃者显然是得过且过。他们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能力平平。他们鲜少冒险,不会创新(躲避巨大挑战时除外)。放弃者很少用心工作,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累赘。

扎营者毕竟攀登了一段距离,因此与放弃者不同,还是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拼劲的。他们会努力维持现状,完成所要求做到的事情。

与扎营者和放弃者不同,攀登者欣然接受挑战,时刻保持紧迫感。他们自我激励,自我驱动,努力活出生命的极致。攀登者行动力极强,总想着把事情办成。

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很低:5.1。大部分内容充斥着成功学,夹杂着心灵鸡汤。很像一个长辈对着小辈絮絮叨叨地说教。部分地方看一看,记一记,这些都属于老生常谈,或者换个方法继续讲,讲来讲去就是让不要放弃,不要放弃,不要放弃。拉着一堆名人事迹凑凑字数。

后面我想一章一篇,把它做做完。

作者:  韦秀英 苏格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