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消费者普遍不接受法系车?

法系车就是在中国不受欢迎,为什么?

第1个回答  2019-05-24
作为比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批外国车企,在拥有这个先天优势的情况下,法系车(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的销量却越卖越差了,2017年1月就仅仅卖出了29000多辆,还不及哈弗H6的销量。为什么国内消费者普遍不接受法系车?原因一:就是法系车始终没有造一辆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白白错过国内汽车市场的红海时期。

法系车从1992年开始进入中国,如今已经25年过去了,而在法系车中除了“老三样”中的富康让中国消费者印象深刻之外,再也找不到深入民心的法系车了。想当年,富康这辆车差点就在中国“流产”,要不是凭借着四轮独立悬架,进口变速箱以及后轮随动转向的黑科技,让他在“老三样”中唯一拥有科技感爆棚的车型

否则以他的外观造型,以及当时消费者的品味,富康在中国“流产”真不会让人意外。Ps:当时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只有带屁股的三厢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汽车,而富康是唯一“老三样”中的两厢车。

原因二:法系车喜欢用成熟的技术,这个技术在笔者看来是不是太老了。比如说,在这个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称霸的年代,法系车的大部分车型依然喜欢采用用后扭力梁式悬挂,标致2008,3008,4008,5008等都是采用此种悬挂。不可否认,法国人真的能把底盘调教得跟独悬那样舒适,但是扭力梁注定已经否决了很多回头客,因为买第二辆车的人很少会选择扭力梁了!

原因三:法系车由于保有量和受众人群较少,贬值程度较德系车和日系车比较高。有次去二手车交易市场卖车。卖的是一辆2016年标致408 1.6T自动豪华版,当时这辆车办下来(落地)18万。
第2个回答  2019-05-24
法系车在华市场遇冷最主要的原因既有市场推广的问题,也有产品自身的问题。法系车就像是基于优秀商品基础上生产出来的艺术品,但这个艺术品却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的新车市场,但由于起步晚,国内消费者甚至都还没有开始理性消费优质商品,就更别说消费(以汽车文化底蕴为基础的)艺术品了。
法系车有一种孤芳自赏的自命清高,一种苛求别人静静体味的浪漫,而恰好正是这种性格,使法国汽车在于中国市场的结合方面,确实不像更具体化的德国汽车工艺、日本汽车设计那样的掷地有声。日本人造车优先考虑本国需求特点,而日本国情跟中国比较相似,所以其产品基本比较对中国人的口味。德国人造车更不用说了,几乎就是对症下药,把中国消费者喜欢的都一股脑儿怼上去,中国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单。而法国人呢?低头做自己的艺术品,你不买就是你不懂欣赏!
回眸法系车20多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除了早年神龙引进的富康以及后来的爱丽舍还算可观外,其他的车型几乎都是曲高和寡。法国人造车理念过于浪漫主义,以至于“浪”得过了头,法系车的这种美,国人根本欣赏不来,甚至是接受不了,毕加索、赛纳、凯旋等都是典型的案例,甚至连C5也难逃厄运。没眼缘,自然没法卖得好。 
同时,法系车上一些反人类的设计直叫人目瞪口呆,比如,雪铁龙C5那个中心不跟着转的方向盘,以及毕加索中控台中央的仪表盘,你可以说这些设计更利于行车安全,但这真的让人很不习惯;还有凯旋的喇叭按键是放在转向灯控制杆上面、一键启动按键是放在方向盘左边……这些设计,直接刷新我们对于汽车操作的理解。
还有,法系车在国内始终没能找到正确的定位。按理说,法系车进入中国并不晚,甚至比德系、美系还要早,但法系车就是放不下自己的身价,又不能安下心来好好做市场调查,更接受不了在中国市场冲击受阻的现实,这些问题都让法系车蒙头转向,于是只好以自我为中心。找不准定位,更无法做好定价,把自己产品评价如此高,却走着低价路线,感觉上是物美价廉,实际运营操作过程却导致自降身价、自砸招牌的无奈局面。
第3个回答  2019-05-23
法系车在国内看来不太适应,从营销角度和宣传角度,发息车都没有做到很好的营销模式。

汽车做出了一种全球化的商品,自然强带着文化输出功能,法系车无论是外形设计,还好内饰设计也好或多或少从骨子里面透露出那种的浪漫气息。
为什么投放到中国市场上却是销售餐单的景象呢?咱们大部分国人理解不了法国人的那种文化内涵,国人大部分单单的追求一台好车不去追求一些有艺术性和创意性的法系车。

而且,国人的消费阶层还属于第二层和底层,对于购买商品,特别是汽车这种大件商品国人一般追求性价比,向标志雪铁龙这种病非豪华品牌,但是有一点法西小资,在欧洲可能会收到欧洲人的喜欢和欢迎,在中国就会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区别,还有一班,发现车多数在中国是女性开为主
第4个回答  2019-05-23
浪漫一直都是法国独有的标签,而法系车也是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外观时尚年轻,只是在国内不被接受这种浪漫。这就跟国人审美观不同有关了,奇葩的外观设计以及不按常理出牌的内饰风格,再加上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显得法系车在国内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另一方面就是在早期认为法系车不重视中国市场,用料不实、空间设计不合理、技术老旧等的问题,给国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直接造成品牌力低下,没有打开国内市场。上市价格偏高而又后期提供大幅度的优惠政策,损害车主利益,这样又间接地拉低品牌名气。



还有就是悬架的问题了,很多人一直在吐槽现在自主国产汽车大都安装多连杆悬架,而法系车却依然使用扭力梁悬架,这样的表现给人没有诚意。最后一点就是保值率,就以2016款标致4081.6T自动豪华版为例,一年之后这辆车的价格仅值10万,1年保值率仅有57.5%,相比其他车型完全没有可比性。
第5个回答  2019-05-23
法系车在华市场遇冷最主要的原因既有市场推广的,也有产品自身的。法系车就像是基于商品基础上出来的品,但这个品却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的新车市场,但由于晚,国内消费者甚至都还开始消费商品,就更别说消费(以汽车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品了。 

法系车有一种孤芳自赏的清,一种别人静静体味的,而正是这种性格,使法国汽车在于中国市场的结合方面,不像更具体化的德国汽车工艺、日本汽车设计那样的掷地有声。日本人造车优先本国需求特点,而日本国情跟中国比较相似,所以其产品基本比较对中国人的口味。德国人造车更了,几乎就是对症下药,把中国消费者的都一股脑儿怼上去,中国消费者。而法国人呢?头做自己的品,你不买就是你不懂!

回眸法系车20多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除了早年神龙引进的富康以及后来的爱丽舍还算外,其他的车型几乎都是曲和寡。法国人造车理念过于主义,以至于“浪”得过了头,法系车的这种美,国人根本不来,甚至是不了,毕加索、赛纳、等都是典型的案例,甚至连C5也难逃厄运。没眼缘,卖得好。 

同时,法系车上一些反人类的设计直叫人目瞪口呆,比如,雪铁龙C5那个中心不跟着转的,以及毕加索台中央的盘,你说这些设计更行车安全,但这真的让人很;还有的是放在灯控制杆上面、一键启动是放在左边……这些设计,直接刷新我们对于汽车操作的。

还有,法系车在国内始终找到的定位。按理说,法系车进入中国并不晚,甚至比德系、美系还要早,但法系车就是放不下自己的身价,又不能安下心来好好做市场调查,更不了在中国市场冲击的,这些都让法系车蒙头,于是只好以为中心。找定位,更做好,把自己产品评价如此,却走着价路线,感觉上是物美价廉,运营操作过程却导致自降身价、自砸招牌的局面。  

最后,法系车在新科技应用上过于“”,法系车在赛场上所向披靡,按理说技术实力毋庸,但在民用车上却总是扣扣索索,气的很。比如多年前,以众为首的殴美车企业带着机+箱滚滚袭来之际,雪铁龙那台老掉牙的4AT依旧坚挺着……这事虽然过去几年了,但法系车在国内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却“磨灭”了。

写在最后:

汽车界,合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很难有较的突破。所以20多年来,法系车白白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好光阴。对于中国市场,让一向清的法系车去“迎合”做到,但是在保留自身“品”气息的同时,寻找与市场共同的契合点中国化,或将是法系车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