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的个人成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3

中国笛子有以秀美、典雅、华丽为特色的“南派”和以粗犷、明亮、刚劲特色的“北派”,赵松庭为了更好地表现时代精神,打破南北的界限,兼收两者之长,并借鉴西洋长笛的某些技巧,形成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的“浙派”。他还将唢呐的特殊循环换气法运用到笛子演奏上,丰富了笛子的表现手段。赵松庭的笛子艺术自成体系,集笛子演奏、创作、制作、科学研究、著述和教学于一身,他对浙江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其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首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造和首先使用了排笛,创造了L型倍低音大笛,亲手设计制作出古代笛类吹奏乐器“篪”。他首创横笛频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创作及改编了《二凡》、《西皮花板》、《鹧鸪飞》、《采茶忙》、《幽兰逢春》等十余首笛子独奏曲,皆已广泛流传。这些乐曲,已成为中国乐坛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与此同时,他发表了《竹笛源流》、《低音笛及L型笛》、《中国笛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同管双笛》等论文,编著出版了《竹笛演奏技巧广播讲座》等著作。 赵松庭在美学观点上,主张“音乐技巧为表现内容服务,脱离内容表现的不能称为技巧;竹笛本身在不断发展,技巧也必须不断创新;技巧不论中外古今南北西东,只要对内容表现有帮助,我们都要吸收。” 赵松庭的笛艺虽然来自民间,未进过音乐院校,但他的文学修养与科技知识相当渊博,因而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较强,教材的编写也相当简明扼要,结构严谨,门下弟子成才率甚高,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赵松庭感到唯一遗憾的是,尚未培养出优秀的女弟子。他说:“唐代、宋代吹笛的多是女孩子,我打算招收一批女学生,探索一下,是否能出现女性笛子演奏家。”
他的教学,十分注重基本功的扎实和艺德培养,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所讲的艺德、艺技,使学生们没齿难忘,有时候,他以幽默风趣的方法,鼓励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他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与人交谈,他往往可以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他的笛子功夫,古稀之年,仍然青春勃发。他还亲自参加演奏并出版了印片《赵松庭笛曲精选》和《笛子教程音像带十讲》等。 赵松庭还进行了两项研究,一是弯管笛,可以增加笛子的长度,而不影响演奏的方便; 二是“同管双笛”,又名“雁笛”,演奏时双手如同大雁飞舞,非常别致美观。此笛历史文献有记载,从壁画中能见到,现已被齐齐哈尔市路文明、路文汗两兄弟发明并创新。
赵松庭深入余姚河姆渡对出土骨哨进行考察后,认定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七千年前。他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等古人诗句中,萌发了用玉石制笛,再现民族瑰宝的想法,试制成功的玉笛已在海外投入演出实践 。
在律学方面,他认为纯律、平律均无不可,不宜定死,否则风格要受损失。温度会影响发音的频率,他主张根据不同温度制作不同规格的笛子,就不能混用。他坚持笛子必须科学化,只有具备较高深的数学、物理学知识和运算能力,才能制作出合乎标准的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