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一句话微不足道,却拥有无穷大的力量。

对人有用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深受感动,甚至豁然开朗;由于「一句话」而改变一生的事例,也有很多。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患有多动症,他的母亲到学校去开家长会,老师不止一次抱怨说:“你的孩子连一分钟都坐不住。

”但母亲却鼓励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你以前只能坐半分钟,现在却可以坐一分钟了。

”因为这一句话,让那个孩子重拾了信心,最终走向了成功。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孩。

他九岁的时候,父亲将继母娶进门。

他父亲向新婚妻子介绍卡耐基时,如是说:「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实在令我头痛,说不定明天早晨他还会拿石头砸你,或做出什么坏事呢!」出乎卡耐基预料的是,继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托着他的头,注视着他。

接着告诉丈夫:「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只是还没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

」此话一出,卡耐基的眼泪不听使唤地滚滚而下。

就因为这一句话,建立了卡耐基和继母之间深厚的感情;也因为这一句话,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动力;更因为这一句话,让他日后帮助千千万万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启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应善于观察和揣摩孩子的心态、处境,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温暖他、激励他:当孩子受窘时,说几句话为他解围;当孩子沮丧时,用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疑惑时,用智慧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孩子自卑时,点亮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皮尔·保罗是罗尔斯的小学老师,他在1961年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

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皮尔·保罗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对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罗尔斯大吃一惊,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他记住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成为纽约州的州长”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面旗帜。

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成了班主席。

在以后的40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罗尔斯真的成了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样一段话: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

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启示:有时,一个人的自信是通过他人一句由衷的赞扬而获得的。

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信任和赞美。

因此,不论你的孩子现在是多么的“差”,都要多鼓励孩子,充分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孩子才能步入成功的殿堂。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读高中二年级时,他的学业和操行都是学校的劣等,记了两次大过,两次小过,因而被留校察看,甚至被赶出了学校的学生宿舍。

许多老师对他己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他的国文老师王雨苍却没有嫌弃他,常把他带到家里吃饭,有事请假时,还让他给同学们上国文课。

王老师告诉他:“我教了50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

”这句话让林清玄感动和震撼。

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他从此发奋努力,决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趣的是,几年后,己经做了记者的林清玄,在写一篇报道小偷作案的文章时,有感于小偷思维之缜密,作案手法之细腻,情不自禁地在文章最后发出感叹:“像思维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他不曾想到,这无心为之顺势而来的一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

20年后,当年的小偷己经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在一次与林清玄的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点亮了我生活的盲点,它使我想到,除了做小偷,我还可以做正经事!”

启示:在一个人身陷绝境,茫然四顾辩不清方向的时候,一句点拨、抚慰和欣赏的话,恰似一盏指路的灯,可以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前路的光明,从而冲破阴霾和迷雾,走出困境。

一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只要良善真诚,就可以扶正他人倾斜的心灵,校正他人偏差的人生坐标,改变他人仿佛是己定的人生轨迹。

林清玄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句话可以成为温暖他人一生的阳光,能够给他人一辈子的温暖和明亮。

·著名导演张艺谋,1978年上电影学院之前是一名工人,业余酷爱摄影。

经过四年的痴迷狂热,反复实践,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学习摄影、冲洗、扩印,他在黑白照相上已经达到了使专业摄影师也为之吃惊的水平。

当他的裱装工整的摄影作品集送到电影学院摄影系教师们手中的时候,谁都知道,这样的学生,以后恐怕再难碰到了。

但是因为他已24岁,超过了报考年龄,使爱才心切的老师们也无能为力。

但是不久,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他的摄影作品集辗转送到了学美术出身的文化部长 *** 手上。

爱才心切的黄部长在给电影学院下达的招生指示中,特意为张艺谋加了一句话:发现特殊的摄影人才张艺谋,因已超龄,不能参加考试,希望破格录取,学习两年,以图片摄影为主,学习期满后可考虑分配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从事新闻或图片摄影工作。

电影学院最后向陕西咸阳第八棉纺厂发出一封公函(不是录取通知书),公函上说:……根据上级指示,决定接受你厂工人张艺谋到我院摄影系学习。

*** 部长批示的一句话,成全了张艺谋上电影学院的梦想。

北京电影学院此前和此后,都从未有过不经考试收取学生的事例。

张艺谋也以优秀的成绩圆满地结束了在校四年的功课,不但毕业成绩优异,后来还以轰动世界影坛的成就证明了自己无愧于这次破格录取,无愧于电影学院,也无愧于中国电影史。

张艺谋的成功事例,再一次证明了一句话的巨大力量,它不仅改变了张艺谋个人一生的命运,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改写了“中国电影史”。

·著名影视演员兼导演蒋雯丽1988年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当时并不是特别出众,所以一试完后,就属于那种需要‘再看一看’的情况,特别悬……当时,考试桌上放着三叠学生的材料,一是肯定要的学生;二是可要可不要的学生;三是不要的学生。

她的材料就在可要可不要和不要之间来回折腾了好几次。

几番折腾后放到了‘不要’的里面。

如果,当时没有人能再为她说上一句话,她也许将永别演员梦、大学梦。

最后,还是他们的主任林洪桐老师说:“再看一下吧。

”她又被转回了可要可不要的那叠材料中。

后来,林洪桐老师见到她就说:“这人的命运可能就在这几句话之间,转眼之间,可能不要你了,你也就永远在安徽这个自来水公司或者……”谈到这段往事,蒋雯丽感叹道,人的命运有时真的就在一瞬之间。

如果没有林老师最后的一句话,也就没有她蒋雯丽后来辉煌的艺术人生。

启示:一句话,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在逆境中挣扎的人来说,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礼物,它威力无边…太多的时候,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一句话”,我们才从迷茫中抬起头,大胆地从灰心走向奋斗。

正是因为有了林老师的一句话,我们才能在今天的银幕和电视上看到光彩夺目的蒋雯丽。

·2008年北京奥运冠军‘吊环王’陈一冰,也是一个很好的事例。

他2001年7月被天津队送到国家队进行带训,刚进国家队时的陈一冰,最初是抱着随便混混的态度。

他认为自己的基本功差、动作规格低,离国家队要求十分遥远,迟早还是要回到天津队去的。

然而有一次,在陈一冰眼里近乎是神的总教练黄玉斌,看过他的训练后和主管教练说了一句,‘这小孩很有发展潜力,要好好带。

’这句话让陈一冰欣喜若狂。

从那时起,陈一冰的训练变得刻苦了,天赋逐渐展露,特别是在吊环上的进步十分明显,并最终成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可见,这位培养了无数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教练的‘一句话’评价,对于年轻的陈一冰来讲,确实具有改变一生的作用。

启示:在一个人面对歧途,被寒言冷语包围的时候,一句关怀、呵护和鼓励的话,就像一团燃烧的火,它能给人以温暖,点燃人内心深处自信和自尊的火焰,使人重生、努力奋进、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吊环王’陈一冰不正是在总教练黄玉斌的鼓励下练就一身本事的吗?

你想知道一句话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吗?

孤单、失落的时候,温暖的话就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照亮枯寂、沉重的心灵。

伤心、痛苦的时候,安抚的话就如荒地中的一弘清泉,滋润干燥、爆裂的伤口。

难过、委屈的时候,支持的话就如严寒中的一缕篝火,激励低落、委靡的心绪。

落泪、失败的时候,加油的话就如深谷中的野生绿藤,打败艰难、无助的困境。

处于人生的低谷,对生活失去期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不再肯定……鼓劲的话也许正好可以成为定心丸。

让我们用关心去温暖每一颗心,用爱去说每一句话。

让我们友善地对待一切,让伤害别人的话语与我们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