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墩的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强夯法用于加固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非饱和的黏性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其效果十分明显。但对于软塑、流塑状态的黏性土,以及饱和的淤泥、淤泥质土,由于土颗粒细和其孔隙间饱含的水分不易排出而处理效果不明显,有时还适得其反。为此,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在强夯形成的深坑内填入块石、碎石、砂、钢渣、矿渣、建筑垃圾或其他硬质的粗颗粒材料,采用不断夯击和不断填料的方法使形成一个柱形状的置换体。

置换体的形状、尺寸与施工工艺有密切关系:

   (1)置换体呈碗底形的圆柱体形,其直径、深度与夯击能量直接相关。要求置换深度大,必须提高夯击能,有

效地增加每次的置换深度,并增加置换次数。

   (2)要求置换体的直径小,深径比大,除了采用小直径夯锤外,还必须提高单击夯能,有效地增加每一锤的贯

人深度。置换体的直径一般为1.5~ 1.8倍锤径,依单击能量的大小、被置换土体和置换材料的性质而定。

    (3)置换填料的性质对置换体的形状有很大影响,碎(块)石等粗粒材料的置换效果良好,置换体的轮廓清晰,当

被置换土层为饱和的软土时,不适宜用砂、砾、山皮土作置换料。

    (4)被置换土体紧紧地被压缩在置换体下方形成一个冠形挤密区。其轮廓范围十分清晰。

    (5)置换地面的隆起量可以反映置换的效果和被置换土体的挤密情况。地面隆起量愈大,说明原土被挤密的程度

愈差,愈接近于单纯的挤出置换过程。图8-5所示置换体下方存在着很宽厚的冠形挤密区,表明置换对原土有很

好的挤密加固作用。当被置换土体为不易挤密的饱和软土或原土已经达到不可再挤密的程度时,地面就会发生隆

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属于墩柱式置换的形式,它是利用夯能作为置换软土的手段,即利用强夯将地基土挤密或排开,把块石、碎石、砂砾或其他质地坚硬的散体材料,采用多次填入和夯击,最终形成密实的柱状砂石墩,这种砂石墩与周围混有砂石的墩间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对于饱和粘性土,强夯置换法主要作用是置换作用,其次是排水和动力固结作用。主要适于高压缩性软粘土地基的加固。

  强夯置换除在土中形成墩体外,当加固土层为深厚饱和粉土、粉砂时,还对墩间土和墩底端以下土有挤密作用,因此,强夯置换的加固深度应包括墩体置换深度和墩下加密范围。同时,墩体本身也是一个特大直径排水体,有利于加快土层固结。

  因此,强夯置换墩的加固原理,相当于强夯(加密)、碎石墩、特大直径排水井三者之和。

  恒通基础强夯公司经常采用强夯置换墩工艺处理路基地基强夯工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0
强夯置换墩法又称为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法,首要适用于处理柔和公路地基,是将夯坑内填充碎石块、矿渣和其它粗颗粒资料进行夯击构成一个杂乱的地基,在被加固的地层中构成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结构,以进步地基的承载才能,强夯置换使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有显着改动,并使地基承载力满意工程预订要求的处理深度。
第3个回答  2016-12-19
强夯置换法是指利用强夯施工方法,边夯边填碎石在地基中设置碎石墩,在碎石墩和墩间土上铺设碎石垫层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置换除在土中形成墩体外,当加固土层为深厚饱和粉土、粉砂时,还对墩间土和墩底端以下土有挤密作用,因此,强夯置换的加固深度应包括墩体置换深度和墩下加密范围。同时,墩体本身也是一个特大直径排水体,有利于加快土层固结。因此,强夯置换墩的加固原理,相当于强夯(加密)、碎石墩、特大直径排水井三者之和。
  对粉土,形成的强夯置换墩可按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考虑,但在淤泥和其他流塑状态黏性土中,宜按单墩载荷试验确定的单墩承载力除以单墩加固面积作为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不考虑墩间土的承载力,基础传来的荷载全部由墩承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