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小学教资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汇总1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15
1.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
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水平低下,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适应,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
2. 古代社会教育特点
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教育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3. 近代教育特点
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出现了双轨制;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4.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6.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德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7.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又称为“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又称为“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9.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10.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11. 简述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学校可根据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和所在地区的教育环境优势,结合本校的传统和资源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进行校本课程的管理、开发、设计和实施工作。
12. 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注意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13. 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
14. 泰勒的目标模式
泰勒指出,开发任何课程的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目标模式的意义在于:(1)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2)泰勒第一个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开发的过程;(3)建立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在理论上是权威性最强、影响最广泛、运用最普遍的课程设计理论之一。目标模式的局限:一方面,在课程设计中强调技术控制,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一个机械的、封闭的、直线式的系统;另一方面,过分强调明确而具体的预设性教育目标,忽视了学生的需求。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6.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17.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的转变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8.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从单纯的学校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速记口诀】学生研究建设学生(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研究(研究者);建(建设者);设(社区型)。
19. 简述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来实现学习目标,即学生主动自觉、自愿地学习。
合作学习: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探究学习: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0.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结构的改革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以上就是关于2021上半年小学教资考试科目二简答题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