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71】:“无知”是人类的常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一、原文(通行本)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二、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很糟糕的。正因为把缺点当做缺点,所以才没有缺点。

 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将缺点当做缺点,所以才没有缺点。

三、拓展思考

本章,老子阐述了“知”与“不知”的辩证关系。事实上,这一命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所有人。

 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是一种病态,也是一种缺点。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庄子在《齐物论》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

啮缺问王倪说:“万物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王倪答道:“我哪里知道。”

啮缺又一连串问了很多问题,王倪始终都以“我哪里知道”应答。

最后啮缺问道:“那你知道自己不知道吗?”

没想到王倪依旧回答:“我哪里知道。”

老子、庄子、孔子均认为“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明智的。”

西方的智者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命题的呢?

 苏格拉底曾被称为雅典城中最有智慧的人,但是他自己的名言却是:“我只知道一件事,那便是我一无所知。”

法国思想家蒙田有句名言:“我知道什么呢?我们还必须广泛的学习更重要的一课:我们不过是个蠢蛋。”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自己:“我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综上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智者强调的都是“不知”,事实上,智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

有一天,一位学生问哲学家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多很多倍,为什么您还有那么多疑问呢?”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说:“我的知识比你多,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的知识,这两个圆圈的外面是我和你都不知道的部分。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比你的多,所以我常常怀疑自己。

 因此,人类的“知”是相对的,“不知”是绝对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认知的局限性,不可盲目自大,沦为笑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