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学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为什么考研

除了一些真心想钻研学术研究的学霸型学弟学妹,相信大多数人刚开始和我以前一样,也会每天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考研后是继续读博还是找个工作,处在一个迷茫的阶段。得出的结论大多是因为考研是大势所趋,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都觉得需要考研,或是觉得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需要过渡一下。

我想说不管是什么趋势我们考研,都不必要过度纠结,现代社会确实对于学历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但考研后我们所处的眼界境界都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那个时候我们会有新的对于未来的思考,那现阶段的我们只需要做好当下的事情,努力考研,让自己上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在考研方面:根据近两年的考研情况,专硕的总分以及单科分数线都比学硕要低,但是2022年考专硕的人激增,也就导致了分数线上涨25分,未来分数线会怎样还不清楚,但我觉得正常情况下专硕的分数线都会比学硕低,毕竟对学硕的要求更大。

我选择的是专硕,因为我本人的英语不是特别好,中国地质大学学硕的英语线60,对我来说其实还是蛮高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考研那年英语的难易程度,所以我选择了专硕。

(2)选择生化分子还是生理

这个我当时也是纠结了很久,下面就两者做一个比较,供学弟学妹们自己参考选择:

①生化分子要看两门课程的书,而且都挺厚,但是根据对以往考察的知识点来说是有针对性的,也就是不需要全看,着重掌握重点就好;生理只需要看一本书,但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掌握。

②生化分子更偏向于逻辑类型,比如今年考的“两种减肥方法的利弊”,需要你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生理更偏向于知识点的记忆,我并不是说它不注重逻辑,但是相对于生化来说,它更类似于细胞,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网里面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小知识点。

③据说生理的分一般打的都比生化高,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我觉得不管选择哪一门,都需要好好看书,这个不用纠结。

④选择生化分子比选择生理有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后期想换学校或者最后需要调剂,生化分子的路会更宽一点。但如果你选择了生理也不用瞻前顾后,好好学就行了。而且除非特殊情况,当你选择好后,我并不建议临时换学校或者专业。

⑤选择生理或生化并不影响复试老师对你的看法,以及选择导师的差异。当然不否认有些生化分子相关的导师可能会不太倾向于考了生理的同学,但如果你选择了生理,科大也是有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等这些专业,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⑥选择生理就意味着你只能选择学硕,跟选择生化分子的学硕一起排名。

二、初试经验

1.政治

(1)复习资料:

徐涛《核心考案》

 《优题库》

肖秀荣《1000题》《肖四》《肖八》

 

徐涛、肖秀荣网课

(2)复习策略:

①我本人觉得政治是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的,我是从七八月份开始学习,每天花1h-1.5h差不多。此外,政治的选择题真的十分重要,大家都知道22年肖老压的大题有点翻车了,再加上我本身没有花太多时间背,所以大题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瞎写。我一度以为我的政治分会很低,但事实是我的选择题37分,而我的政治总分是73分,所以“政治总分是选择题分数的两倍”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当然,尽管我大题不会,也是扯的满满当当。

②每天花大概30min-1h,跟着徐涛的网课学习知识点,看他的视频真的上瘾,强推。

③学习完一章相应的知识点后,时间允许情况下我会做《核心考案》巩固知识点。

然后在学完所有知识点后,系统刷《1000题》。《1000题》可以反复刷。

④根据徐涛的建议,我会自己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并归类。市面上应该是有相关书籍的,比如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以及徐涛最后几月的《冲刺背诵笔记》。但我是那种自己整理一遍后才会有深刻记忆的人,所以就自己整理了,这也有一个弊端就是花的时间太多,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⑤等到《肖四》《肖八》出来,最好是1000题已经刷完并很好吸收了知识点,然后就要以这两套卷子为重点了,因为它很好的结合了时政,且题目也会更接近于考研真题。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多做点其他网课老师的预测题,比如徐涛,腿姐

 ⑥大题背诵的话我是直接看的《肖八》,也可以结合徐涛的背诵,关注他的公众号,后期他每天会出一个知识点背诵,跟着一起背就好。

⑦考研前一两天,我看了肖秀荣《考前直播课讲义》,突出了考试重点和时政。

⑧关于政治真题,我个人认为没必要做。

2.英语(一)

(1)复习资料:

真题《黄皮书》;

刘晓燕《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嘛》

刘晓燕《写作不过如此》;

朱伟,刘晓燕,唐迟,宋逸轩网课

(2)复习策略:

①英语对我这个六级第三次才过的人来说真的是要命,所以我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早开始早开始早开始!多刷题多刷题多刷题!

②关于词汇,首先肯定是要每天都背,任何一本考研词汇书都可,背进去就行。其次,可以选择“不背单词”这个app。最后,我是看了朱伟的《恋练有词》的视频的,很多人会觉得单词没必要看视频,我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去看了一两节课。第一感受是时间真的很长,但是朱伟的视频课只是刚开始几节课长,因为刚开始有很多东西我们不会,到后期视频看的就如鱼得水。视频是根据词汇书配套讲的,会教你很多词根词缀,并且会扩展很多词汇,容易记忆。词根词缀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复杂繁琐,大家也可以去看下试试。当然,这也需要视情况而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记忆单词的方式。

③关于语法,考研英语本质来说,除了单词,就是对语法长难句的考察,我看的是刘晓燕的配套视频课(唐迟,田静也可),茅塞顿开(因为我的英语语法不好)。看视频课的同时,我也关注了朱伟,刘晓燕的公众号,他们会发相应的长难句,每天练一练。

④关于阅读理解,我是从七月中旬才开始做真题的,因为我的基础比较薄弱,前期在狂补自己的词汇和长难句,如果你的基础也比较薄弱的话,建议不要那么早做真题,先弄懂长难句和单词。我看的是唐迟的网课视频,他强调阅读的逻辑,做题也有一定的思路,我觉得是比较好的。阅读可以多做多刷几遍,文章里面的单词和长难句要吃透。

⑤关于小题型,我看的是宋逸轩的视频课,视频课时比较短,有技巧,可以自己选择一段时间系统的解决一类题型,而这个时间我建议是在后期。很多人都说阅读理解是大头,就全然把小题型抛在脑后,殊不知它也是占了满满30分的,那剩下的70分你能拿到多少呢?所以千万不要放弃小题型!

⑥关于作文,我看了刘晓燕的配套视频课,她会带你整理一套模板,也是比较快速方便的解决作文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如果你使用了这套模板,灵活性不高,分数也可能达不到预期。所以我还会推荐搭配小黄书上的范文,不需要背,每做完一套真题,看看上面的范文,你会发现它特别贴合作文主题,遇到好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记下来,今年的作文我就用到了。

⑦我自己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基础好的同学酌情参考,也可以参考其他学长学姐的经验。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复习资料:

生物化学第四版教材(朱圣庚主编);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五版教材(朱玉贤主编);

生物化学考研精解;

(2)复习策略:

①专业课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花的时间也是最多的。专业课的知识点很多很杂,所以并不是靠背就能背出高分的,一定是要有逻辑思维,归纳思维。尽管我有很多资料书(除了上面列出的是我经常用的,我还有一些其他资料),但我并不是以看完书或做完题为目标,而是借助这些书里面归纳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一个知识网络,知道书本涉及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扩散,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所以我也会自己整理笔记、思维导图、常考知识点以及预测考点。但这也导致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整理上,我只是过了大概四五遍书和知识点,并没有系统完整地背完一整本书,所以尽管卷子上的知识点我都知道,但答题时还是会忘记几个点,以至于我的专业课分数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②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花太多时间专门整理,可以整理在书本上,或是列个大纲,在脑子里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记得多背一两遍。背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一字不差的背,要形成这样一种背诵习惯:当拿到一个知识点和题目时,学会列点,要想着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回答这个题目,每个方面涉及了哪些知识点,要知道拓宽,这样就不会出现一个题目不知道答什么的情况,也形成了考试时的做题思维。

③第一遍,在七月份之前,我看了杨荣武的视频,大概掌握了生化分子里面的重要知识点,尽管他是以第三版本降解的,但讲的蛮好。在这里需要跟大家避个坑,不要以看完视频为目的,我当时急于求成,觉得看完了视频就掌握了知识点,最后啥也没记住,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有效学习!每看完一节课,要记得理解知识,回顾知识。大家都说第一遍看完不记得是正常现象,不得不否认我看完两三遍也是不记得,但这种不记得应该是我知道有哪些知识点,只是可能不能完全复述出来。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症学习。

④第二遍,七八月份,我先做了真题(留了一两套),跟大多数人不一样,我并没有选择做其他资料,因为我想知道科大出题的范围、常见知识点以及规律是什么,然后我再对应地以科大出题的方式去补充科大没有考过的知识点。

⑤第三遍,八九十月份,我开始了以考试题目的形式对每一章节知识点的系统整理,书本、资料(知识框架和课后考研真题)、科大历年考题、预测可能考点等等。

⑥第四第五遍,十一十二月份,阅读并背诵自己整理的笔记。不得不说,时间真的很紧张,所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从整理开始就要背,不要害怕不记得,多背几遍加深自己的印象。

⑦考前一个星期内,一定要从头系统完整的过一遍,有一个整体思维,这样考试的时候才方便你提取整本书中的知识点。

4.细胞生物学

(1)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第五版教材(丁明孝主编);

细胞生物学复习刚要与题解(章静波主编);

(2)复习策略:

①细胞生物学建议大家看第5版,可能很多人本科学的是第4版,我也一样,但就我看完两本书后,我觉得不仅仅是有一些知识点的更改和增加,还有一些语言逻辑上的改变,比如在第4版中,细胞程序性坏死,细胞凋亡,细胞死亡这一块我总觉得它们的关系很模糊(也有可能是我比较垃圾分不清),但第5版就做了改正,逻辑关系也更清晰。

②我并没有看细胞的相关视频,但我的考研小伙伴们都说川大慕课比较好,所以大家也可以考虑看看这个视频,毕竟跟着视频学习对于你对整体知识点的把握比较快速。

③我对于细胞的复习策略跟生化分子其实差不多。也是先看书有个框架,再做真题掌握命题点和命题规律,接着一章一张的看书和资料整理补充笔记,最后背诵笔记。

三、考研作息时间

06:30-07:00 起床、早饭

07:00-11:30 英语、政治学习(因为我上午有时候会困,学习专业课效率不高)

11:30-13:30 午饭、休息

13:30-17:30 专业课学习

17:30-19:00 晚饭、休息

19:00-24:00 专业课学习

我的学习时间并不是死板的,只是大概在这个区间,要学会高效学习以及劳逸结合

四、学习心态

考研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仅仅考察你对知识的把我,更考察你的毅力。一旦选择了考研,就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也经常会怀疑自己,会摆烂,不要让自己陷入“不想学--摆烂--悔恨自己为什么摆烂--不想学”的恶行循环,当你累的时候当然可以去休息一下午或者一天,但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太频繁,坚持下去你就不会后悔。

很多时候我们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干扰,比如某某已经背完两遍了,我还没看完一遍,要知道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要保证自己学会掌握了知识点,不要盲目攀比。

考研的战线很长,学会适当放松休息,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