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五重境界》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读《教育的五重境界》有感

——刘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作为教育者,其实我

们也需要不断的“被教育”、“学新知”。读书就是我们学习新知,

重塑自己固有认知的最好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教授的孩子一

代比一代有变化,有想法,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让我们自己像“新

生儿”一般,接受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新鲜。

本月的读书活动,我选择了一本名叫《教育的五重境界》,这本

书的作者是万玮,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成员。2006年"上海

教育年度十大人物"。现任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著有《班主任

兵法》、《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

《向美国学教育》、《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等,累计畅销数十万册。

这样一位作者写出来的书,让我特别期待翻开后的内容是什么。带着

好奇心,我开始了《教育的五重境界》的神奇之旅。

在这本书的简评中,是这样写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五个

境界,分别是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和教自己。这五重境

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的五个不同方面。教给

学生知识和技能,探索、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所有教师的基本功。

与此同时,心里面有对世界、对人生和对自己的理想,才会看见不同

的教育气象,即便与别人做着同样的事情,结果也会更加理想。这五

个境界很难清晰地划分,有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在教知识,其实也在

不知不觉地教人生。”

一、教知识

一名数学老师,我们要用自己的课堂说话,要用自己的专业说话,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学习知识是首要当头问题。没有过硬的授

课本领,怎么能够立足于教师团队中呢?所以我们的教研、备课、不

断学习就变得尤其重要了。在这方面,我们一年级组的数学老师们做

的非常好,每周一次的“图书馆座谈会”都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师技能,

如何发展自己的课堂。

二、教方法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从事这么多年的数学教育,我觉得数学其实

很简单。简单是在于只要明白内部道理,就能用一个道理解决千万道

题。所以想要学好数学,需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这也正

和我们学校的自然生长课堂的课堂道理是一样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

学习、合作学习、思想碰撞后形成自己的知识。在知识形成后,再进

行千变万化的升华。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其实老师放手,把

课堂还给孩子,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我们在渐渐打破固有的课堂体系,我们在渐渐适应新时代课堂。

教方法在我看来其实还有另一层的意义,这就是生活的方法。孩

子们来到学校来,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融入集体。学校就是

一个小社会,他们在这里进行演练、成长,长大后再进入大社会进行

打磨。所以我们不仅仅要传授孩子知识,还要让他们的内心富足起来,

让他们能够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三、教状态

刚才提到了孩子内心的富足,这就进入了教师的第三重境界了。

我们在教一个孩子的同时,其实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他的未来。一

句话可能会培养一个孩子,也可能会悔掉一个孩子。所以说,教师这

个职业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在和心灵打交道。我特别相信教师的状

态能影响班级学生的状态。在我们茶余饭后的聊天中,老师们经常说

“谁带的班,孩们像谁。”我们的一些情绪,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

都能影响班级孩子们,他们在最佳学习年龄,也会学习老师的言行举

止。这就特别需要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三观正”和“能引领”。

四、教人生

有名师说:“教育是一种温柔的等待。”我们在等待的不仅仅是

孩子们的成绩,还等待了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作者万老师在《理性、

信念与理想》一文中,他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总是要大步向前,勇攀

高峰,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满腹牢骚。理性、信念和理想是人生重

要的关键词。

五、教自己

有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我有什么资格去教学生做人?与其教

学生,还不如教自己。所有那些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都首先是对自己

的要求。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要求学生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染,是熏陶。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教,

而是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对于《教育的五重境界》而言,我自己觉得我还是需要继续修

炼的,愿自己拥有这样的境界,迎接自己每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