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开始出现走路不稳,易摔跤。之后慢慢出现眼无神,吐字不流畅,手持物不稳,反应减慢,智力倒退。10岁开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6岁开始出现走路不稳,易摔跤。之后慢慢出现眼无神,吐字不流畅,手持物不稳,反应减慢,智力倒退。10岁开始出现进食呛,现出现了生活自理困难。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急求有相关专业人士帮忙分析诊断,或有相同病症经历交流。QQ:493341421

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
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学会诊及各大医院已排查《血液代谢筛查》、《颅脑MRI平扫》、《SCA1基因检测》、《维生素E检测》、《敏路思代谢病检查》、《数字视频脑电图检测》等常规检查,但都还无法找出病因。

第1个回答  2011-05-15
这个病症很像是脊髓小脑变性症。
疾病症状:
  初期走路时 步履不稳,肢体 摇晃 ;   动作反应迟缓及准确性变差;   中期 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   眼球转动不平顺,影像容易产生 “ 重叠 ”;   肌肉不协调感加重, 无法写字 ;   有时感到 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 。   晚期   说话极不清楚,甚至无法语言;   肢体乏力, 不能站立,需靠轮椅代步;   理解能力逐步下降,最后失去意识,昏睡不醒。
临床诊断:
  医生会先依据脑神经系统临床检查的程序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 小脑及脊髓 神经失调的病态,然后会查问他的 家族史(包括已故的亲人),最后透过核磁共振( MRI )及基因测试 ,才能判断 病人是否患上小脑萎缩症。   遗传方式   因为这是自体显性遗传疾病,所以若父母一方有小脑萎缩症,则其子女不分性别都将有 50% 机率罹患此病。若其子女未受遗传,则其下一代也不会因遗传而罹患此病。   大量临床资料报告研究表明:小脑萎缩的大多数患者是属于遗传性的,且病情呈慢性、进展性恶化,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快就会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现应及早用药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原有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生命。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自主活动缓慢、躯干、肢体肌张力增高、站立不稳、步幅宽大、步态蹒跚、不能直线行走、呈“醉汉步态”,以及构音障碍、语言不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眼球震颤、持物不准、指鼻不能、头晕、失眠、晕厥、心悸、直立性低血压、排汗障碍、尿频、性功能减退或障碍等。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不明,但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20岁以前起病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20岁以后起病者则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国内外众多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将Friedreich共济失调缺陷基因定位于9q13~q21,将OPCA遗传基因定位于6p24~p23之间。同时发现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酶缺乏及DNA修复功能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病理方面,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神经细胞的萎缩、变性,髓鞘的脱失,胶质细胞轻度增生,从而出现小脑半球及蚓部、小脑中下脚广泛变性,浦肯野细胞消失;脊髓后柱及克拉克柱的神经细胞萎缩或消失,继发胶质细胞增生,后根与脊神经节变性、髓鞘脱失,尤其在腰、骶段脊髓更为明显。亦可见到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桥脑基底核等脑干部分核团的变性。(来自于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