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1-05-15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那些经典书籍,则是无法超越的传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对于我国伟大的孔老先生来说,道理是多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而道理,不会凭空出现在你眼前,也不会是随便找找就可以了的。真正的道理,隐藏在那些书籍中,它等待你的挖掘。
从小到大,读过的书籍数不胜数,许多道理也从书中跳跃到了我心中,让我懂得怎样去做人,让我懂得什么是孝,什么是爱,什么是忠。我想,书就是一个无声的老师,她伴随我成长。
小时候,听妈妈说丑小鸭的故事时,妈妈告诉我,做人要有自信,不要被别人的议论和反对直接把自己吓退,要用脑筋去思考一下事情的对错再下结论。相信自己,有一天终究会变成白天鹅。
后来,小学老师教我们学《论语》,老师说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的仁德,因为我们不能对待他人小气、图谋不轨,那么别人就不会喜欢自己。学习他的好学,因为人的一生都会在学习中度过,要学习独立,这样才可以自己生活;要学习知识,这样才会懂得用知识来做事。
长大后,我喜爱上了现代诗,余光中的《乡愁》让我懂得了一种思念,对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是从小到大跟着我们,只是因为爱母亲,她是最亲的。还有一种挚爱,对祖国的挚爱,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从来没有抛弃过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我,她使我铭记在心。
而现在,在文言文《黔之驴》当中,我明白了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在《爱莲说》当中,我明白了,做人就要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清清白白。
人生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担忧了这些书籍给我的道理,也许会有一些对待“坎坷”的方法。这些道理,我会铭记于心,因为它让我学会了成长。
第2个回答 2011-05-02
伴着最后一声音嘶哑的蝉鸣消失,伴着最后一片枯黄的叶子从枝头飘落,真可谓秋意阑珊了。在这个萧瑟的季节里,我拥有着《余秋雨文集》。
我对雨总有着一种莫名的感情,特别是绵绵的秋雨。望着它从很高很高的苍穹落下来,落到很远很远的田野那边去,心也就会像一泓新涨的秋水,明晃晃的,让细细的雨丝儿款款牵起。夜阑人静时,我坐在为灯下,注视着窗前的秋雨,忍不住翻开了这本还散发着墨清香的书,开始了一段寂寞的旅程,走进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自己仿佛一位踟蹰的旅人在沉重的历史中艰难地跋涉着。
从商风到唐雨,从秦朝焚书坑儒到康乾文字狱,从晋魅赋文到宋元词曲,一路走来,只有秋雨陪伴,雨打在身上,心上,都痛了;从道士塔到柳公司,从庙宇到青云谱,从沙中的清泉到西湖的风景,从都江堰到吴江船,一路走来,只有秋雨陪伴,雨咂在身上,心上,重得使我无法抬头,难以呼吸;从竹林七贤到天一阁范成大,从泼墨挥毫的八大山人到酗酒潦倒的酒公,从掌握朝权的重臣到花街抚琴的女子,一路走来,只有秋雨陪伴,雨刺在身上,心上,我只有谦卑地低下头,生怕手放错了地方。
再美好的景色,难道只要沾上了中国的历史,就一定会变得如此沉重吗?重重的青石台阶,厚厚的石城墙,就连路边偶坐的老人,脸上的皱纹,都已爬得密密的……
这便是秋雨,无法在西湖边赞叹水好绿,无法在沙漠中感慨沙好黄,更无法在阳关边上说:“雪真白!”这便是秋雨。不像“自封”的文人那般,将风花雪月反复呻吟,将鸡毛蒜皮尽量扩充。中国真正的文人,只能是孤寂的,沉重的,即便流连于风月场也依然,因为,即使是青楼女子,也算是半个文人。
秋雨从很高的九重天上落下,太高了,便有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和滋味。来雨渗入深深的泥土里,太深了,便显得苦涩而艰难。秋雨——如一壶上好的碧螺春,需慢慢地沏,慢慢地品。在速食一切的今天,又有谁会去慢慢品尝那苦涩的清茗呢?于是,连续几年来文人的清高与尴尬在秋雨身上继续。
于是,我依然喜欢秋雨,静静一人,坐在窗前听雨,更愿意变成一滴水,融入秋雨……
人生,就是一节在铁路上飞驰的列车,而我,则是那个怀里抱着书本的乘客,瞳孔里纷飞着黑玫瑰般的铅字,望着窗外那飞舞的人生,不停地转动的时光,我陷入了深思……
经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本,一切的烦恼忧愁,都离我而去。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壮阔浩瀚的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房。
经典,让我学会了坚持。翻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仿佛看见那多日无猎物的老渔夫,仍然无悔地选择踏上那渔船,又一次踏上了途。这一次,他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他捕到了一条大马哈鱼,可血腥味吸引了鲨鱼,来与他争抢猎物,他并未灰心,在狂风暴雨中与鲨鱼战斗,终于带着大马哈鱼的骨架上了岸,傲然说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人不能被打败,无论前方的路怎样,我都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该来的总是会来,无法逃避时只能一战,纵使毁灭亦无悔!
经典,让我读懂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翻开莫泊桑的《羊脂球》,我看见了善与恶。妓女羊脂球和一群法国贵族去逃难,贵族们没有带食物,羊脂球慷慨地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他们,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位普鲁士军官,说必须让羊脂球陪他一晚上才肯放大家走。为了大家,羊脂球只好含泪顺从,第二天,他们又能出发了,这次,羊脂球没有带多少食物,可贵族们却冷漠地看着她,辱骂他是一个无耻的妓女。看到这,我久久无言,一群贵族竟不如一个妓女。我终于明白,善与恶并不在于职位大小,心中有爱,就已足够。
翻开《围城》,我看见世俗的人生;品读《红楼梦》,我明白了感情的最难割舍;翻读《母亲》,我明白了父母那份不变的爱……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享受着读书所带来的快乐。翻开书本,我默默地成长,合上书本,我看见百变的人生。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经典,伴我一生!
第3个回答 2011-05-12
濮阳市实验中学初四(3)吴桐
从小时候的白雪公主、灰姑娘、人鱼小姐,我学会了善良;从小学时的《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我学会了勇敢;从初一时的《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忠义、坚强;从初二的《三国演义》、《傅雷家书》,我学会了要知恩图报、亲情有伟大与无私……渐渐地,我在读书中不断地收获成长。
小时候,我认为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躺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讲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记得那时,我总是缠着妈妈讲灰姑娘、白雪公主,我一遍一遍地听,不厌其烦。也从白雪公主的继母一次次迫害白雪公主的狠毒,小矮人不顾安危救白雪公主中,明白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时候是恶毒。所以,从那时起,我只要见到流浪狗,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东西,把它喂饱;也是从那时起,我只要见到大街上有乞丐,我也会义不容辞地倾其所有,助他一臂之力。
从读书中,我收获了善良与乐于助人。
在上小学时,我偏爱读《西游记》,喜欢孙悟空的勇敢、机智;也喜欢猪八戒的乐观、幽默;还喜欢沙僧的老实苦干;还有唐僧的慈悲情怀。还记得那时,我自己一个人玩角色扮演,想把这些优点集于一身呢?不过此时,这早已成为我的人生态度与信条。
从读书中,我收获了对人生的的态度与做人的道德水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来到了初中,此时的我又迷上了《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等初中课标要求必读的名著。从这些书中,我学会了做人要仗义、豪爽、坚强、知恩图报。在此时,我无法忘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无法忘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行侠仗义;我无法忘记刘备、关云长、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中所表现了义气、侠义与忠诚。
从书中,我收获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那些经典书籍,则是无法超越的传奇。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表,更多的是要从中收获知识与做人的道理。
从读书中,我收获了成长。
辅导教师:123
第4个回答 2011-05-10
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摸,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再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了。人们可以轻松地敲着电脑键盘,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匀的文字,研读诗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可昼夜不停目不转睛地关注股票的张跌,却不爱翻阅唐诗宋词元曲;人们有了痛苦烦闷宁愿上麻将桌下舞池去发泄,却不愿静下心来反思以寻求心灵的澄明……他们疏远了让他们返璞归真的心灵殿堂——书籍。他们宁愿用焦油和酒精来麻醉自己,却不屑光顾这片乐土。他们的精神家园在何方?他们的理想、情感寄托在哪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的范围也在日渐扩大,不仅指狭义的书报杂志,还包括教育性的电视和广播等等。说真的,现在坚持日日读书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其实,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读书。衣着能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能给你气质的美。人不能事事靠直接经验来感知世界,读书获得的间接经验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读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能使人的心灵摆脱尘俗的纷扰,飞升到一个绚丽神奇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你才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去感知、探求人类的一切。惟有读书能够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中保持宁静与平衡。16世纪一位西方哲学家说:“当 我有些钱的时候,我买书,剩下的钱再去买食物和衣服。”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通无穷。与其花钱买到名牌时装美一时,不如投资书籍终生受益。
清贫把持不当,就会变成寒伧;小康处理不妥,便会陷入俗气。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如果你热爱知识,即使失去财富,你还是富有的;如果你只爱财富,失去它你会一无所有。
尼克松说:“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有人说,一本好书是不会寂寞的。实际上,读者更不会寂寞。一卷在手,神游天地,俯视苍穹,与那些伟大的心灵对话,和自然界的万物沟通与交流,那才是世上最美的享受。
读书,是充实生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已不是对知识宝库的科学估价。因为书籍不是名利场,所以在书海中漫游,不用费心计算美钞英镑与法郎。因为书籍不是物欲角逐圈,所以,在书山上攀登,只有需尽心享受自然与恬静即可。
第5个回答 2011-05-02
那个倒转的世界,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心灵呐喊,一个个文字组成了一则则至上的真理。我深陷其中,过了许久,沉淀了我所有的怅惘。
我喜欢不同的事物,我把自己追求的自私地占为己有。小时候去朋友家玩特别羡慕他们家的书柜,里面满满的书,有种很醇厚的气息。
当初面对面前繁多的书,确实升起一种发现新世界的新奇,我又自私地把自己的心中腾出一片空地,我在无知中,这块空地慢慢地扩大——那时的自己并不明白,原本自己一个小小的想法引出了这片神奇世界的滋长。
我不知道一个幼小的女孩读了这么多名著是有多么大的抱负,我尚且不知道世间社会的报酬与此有何相关,我只懂得用这些聚集来的经典来让我用真心触摸这个世界。
世界更多的给予我认知,作为一个人最本质的性质——爱人。
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却是最现实的问题上,当没有回报的苦恋和财富撞在一起,你顾向哪边?初始的我不懂——毕竟这世界里只存在于我一个人。但我终究被折服,这也是我的目的,欧也尼苦苦地守候竟触动不倒父亲的吝啬,当情撞上财富,欧也尼用她真挚的爱让世间最纯洁的月光罩在她的身上。
一个封存了几十年的花园,留着最后爱人的痕迹,充满过去残存的回忆,那么安静,那么熟悉。只为他与爱人共享在此地的甜蜜。《秘密花园》让我第一次用感动的目光来思考我爱的人。
生活在别处。“在别处”并非因为生活真的在别处,而只是因为人心底滋生出来的无休止的欲望,在不停地憧憬。我爱我的世界。我开始用自己的文字来装饰它,我把心放静,摒着我炙热的心让思想沸腾。于是,我发现,这里已是我久也离不开的地方。它装满了我的童年,少年,现在。我知道我仍会继续下去。
乱朱落碧,满庭放春,倘若繁花似锦,谨守相思。
那个倒转的世界,那里影子是实实在在的影子,那里我整晚醒着,那里天国是如此肤浅,而此时大海如此深邃,谨守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