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已然的演艺经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2002年底,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老大开始公开演出,但不频繁。有时候唱得好,有时候不,全看他的健康和精神状态。多数的演出,他要先喝酒。从2004年到2005年,老大还加入过歌手张楚的乐队,偶尔去外地演出。2003年,一张独立制作的现场录音开始流传,数量可能只有几百张。现在,年轻人上网去看他的视频,下载mp3,老大还是不能靠音乐养活自己。
老大说,我是一个鼓手。但除了“红色部队”,他没有正式参加过一支乐队,摇滚乐史里没有他。音乐在变,年轻人有了年轻人的玩法,新的乐队也不再需要他。老大也说过,我是一个文人。但他说话带着西北口音,穿戴像农民,头发飞散着,脸皱得像一块姜。老大还说,我是一个社会寄生虫。他不会用电脑,不会看地图和公共汽车站牌,不会工作,身体被酒精搞垮了。老大从来没有说,我是一个歌手。但是人们被他感动了。
惟一发行的那张现场录音,封面上写着:“活在1988”。那是一个浪漫的年代。中国正在“改革开放”,一切都是新的。他在大学里玩音乐、穿奇装异服、谈恋爱,跳迪斯科;离开大学又浪迹江湖,走穴,认识全城的流氓,挥金如土,和时代一样风流倜傥且充满朝气。他爱那个时代,爱自己黄金的青春。自从人生走了下坡路,他已经有10年没怎么听过音乐,也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但1980年代的喇叭裤,一直穿到了43岁。“那个轰轰烈烈的1980年代,那个年轻,纯真,健康向上的1980年代。20岁之前没有摸过女人的手,不用酒也可以跳一个晚上舞的年代。”他说。
中国当代民谣的根源,在1970年代,是民间小调和苏联歌曲风格结合的知青歌曲;在1980年代初期,是粗糙的囚歌和大学里的吉他弹唱,分别受到了民间小调和台湾校园歌曲的影响;在1980年代后期,天真的箱琴被电吉他取代,在校园和街头弹唱的风气,彻底被霹雳舞、迪斯科和流行歌曲淹没。直到1990年代中期,再度兴起“校园民谣”和商业化的“都市民谣”。而真正的民谣,却是2000年以后,在野孩子、老大、小河、万晓利等人的圈子里(也就是河酒吧的圈子)兴起的。人们在老大身上,看到了民谣的根——看到了穷人、流氓、囚犯、怀抱着流浪梦想的大学生。
2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大的黄金岁月也一去不返,他用人生的失败,把自己封存起来。摇滚乐告诉他,可以公然脱离体制,像垮掉的一代那样生活。那是90年代末、20世纪初,老朋友渐渐少了,地下摇滚文化给了他新的朋友圈。2002年以后,“地下”不复存在,这个新的圈子,给了他“老大”这样的尊称,也开始帮助发展事业。这时候,老歌已经在心里唱过了无数遍,被时间酿成了酒,越来越多的人告诉他,你的歌,已经唱到了大师的境界……   经过几年的挣扎,老大又一次下了决心,他要组一支乐队,“不管什么风格,只要能让人跳舞就行”。他要再抱起吉他唱歌,录音,再把欢乐带回给人们。  老大说:“在我追求的自由里,我从来没有自由过一次。”为了养活自己,他重整旗鼓,开始唱歌,把隐私变成了事业。这是他又一次的悲哀,和从悲哀中振奋的新的人生。
赵已然,人称。1963年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中国第一代摇滚人,鼓手、吉他弹唱歌手,宁夏中卫人。八十年代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生,85年毕业后,工作半年即开始了走江湖的生涯,合着中国草根音乐的拍子一路走下来,歌舞团,剧场,夜总会,卡拉ok,迪厅,酒吧。
80年代末期他自己组歌舞团各地演出,89年夏来到北京,参与过的乐队有:红色部队,跳猴子(张楚、谢天笑、王钰棋、刘文泰)、木推瓜(宋雨哲等)。
参加的演出包括近些年的迷笛音乐节、每年的纪念小索,两个好朋友民谣音乐节,798个唱专场等。
CD目前只有2001年北京万盛书园的现场版,2003年将在马儿曲民谣厂牌出第一张正式个人专辑。主要曲目有《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寂寞难耐》、《白庙》、《枫叶红了》、《流浪汉》、《北京的金山上》、《有个女孩名叫失意》、《逍遥自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