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策略,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1-28
控全局企业管理中实践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1)尊重员工主体意识;(2)培育员工忠诚度;(3)激发员工创新精神;(4)构筑员工发展平台;(5)构造激励约束机制。实践上述五要素,就可以将以人为本管理落到实处。
一、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既能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让每个员工都感到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要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心理学家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是打算达到一定的目的和目标的,这个一定的目的或目标作为导向行为又总是围绕着满足需求的欲望进行的。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而其最基本的需求是物质需求。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须靠广大员工的觉悟和努力。为此,企业家必须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努力帮助员工解决好分配、住宿、食堂、医疗、劳动条件以及婚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人作为一种利益主体,受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利益追求上必然会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当物质利益得到基本满足以后,相对于物质待遇,员工们尤其是员工中的白领阶层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精神需求往往又是无形的、微妙的,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同的信息会导致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个体或对同一个体在不同时空,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这就需要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察人人微。一个微笑,会给人带来莫大的喜悦;一声问候,会驱散他人心头积压的愁云;一句话语,会解开对方百思不得其解的陈谜……
二、要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力的能动因素,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创造财富的财富。企业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注重从人性的特点出发,研究和探讨员工的行为,以铸造员工对企业的献身精神,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家不仅要知道用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才能使人为你所用。这就要求去研究和探讨企业员工在其思想和心理因素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为此,作为企业家,必须树立现代“双赢”的价值观。不可否认,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资关系,获得利润仍然是企业家投资的直接动机和目的。从企业员工的角度说,只有自身的权益在企业中得到体现和保障,才能对企业产生向心力和忠诚度才会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的业绩和企业的效益与前途是直接相关、紧密相联的,企业的前途是自身在现在和将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企业才会有凝聚力,才能团结一致抵御经营风波和风险。
  企业家在制订企业发展目标时,也要努力构造一种公平、透明、参与的机制,要让每个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自觉地将企业目标化为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同心协力,自觉奋斗。
三、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企业追求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实现新价值,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因所在。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对沉淀在员工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影响,加以分析甄别,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
  企业要注重科学分工,改变“老板说了算”的作坊管理方式,按照分工履行职责;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家族界限,给人才以平等的竞争机会,真正让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担任企业要职;要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改变依靠家族的道德规范制约管理企业人员的做法,应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劳动职责、劳动时间和基本报酬标准,依法落实员工的社会保险;要尊重和满足下属的自尊心,建立与员工的对话制度,改善沟通,及时听取员工对企业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强化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培育团队精神。
四、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
  企业的经理层是企业的精英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企业的兴衰。企业家一定要摆正自我与精英人才的位置关系,要把精英人才看成是与自己(物质资本所有者)地位对等的智力资本所有者,自己与精英人才之间不仅仅是雇佣、使用关系,更是平等的出资与出智的资本所有者之间平等的合作关系。企业家应该懂得当优秀人才晋升到一定的企业管理岗位时,相应的权力就成为他们最大的苛求,能不能满足他们的“权欲”,授予相应的权力就成为一个关键砝码。要知道没有一个精英人才在企业中是甘愿成为局外人的,他们都渴望真正站在企业经营第一线,能够在第一间段精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动向和董事会决策,以便及时进行自主经营决策。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向通用电气的韦尔奇那样当个开明的企业家,着力抓好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才培养,而把企业的经营权切实交给经理层。韦尔奇那种选择优秀人才,为他们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施展个人才智的空间与权力,放手用人,让精英人才的自我价值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以实现,以此来满足精英人才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培育经理层对企业忠诚的做法在实践中是非常有效的。事实表明,授权是企业家重视和信任精英人才的最佳表现,也是企业有效地留住精英人才的关键举措。
  构筑精英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还要重视人才的教育培训,积极帮助他们自我成长。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一种充实自我,迎接挑战,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欲望。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积极帮助人才进行自我完善是提升精英人才企业忠诚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五、 构造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建立起一套动态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其一,要进行有效的利益激励。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或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企业中可实行员工持股制,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员工的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员工们自觉地关心企业的经营决策,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为企业获取最佳效益贡献力量。在经济尚不发达地区或因农村打工者偏多而导致员工素质不高的企业中应实行单位产品工资制,让员工能直观自身劳动所得。其二,要注重感染性的情感激励。现代管理学认为开发人的潜能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感情投资”,强调管理必须尊重入的本性,要有“人情味”。企业家要注重多关心下属、多关怀员工,在他们遇到挫折时要给以诚心诚意的同情与鼓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切实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现代西方管理学就强调,一个成功的管理者20%靠的是他的工作能力,80%靠的是他人际关系的能力。其三,企业应遵循市场竞争法则实行末位淘汰制。任何事物都有正负两面,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正面激励的同时也需适当的负面约束。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优秀的给予奖励、提升,最差的应予以淘汰,这样佼佼者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求进取的碌碌无为者最终只能被淘汰,从而促使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断升级换代逐步走向更高的层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构造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必须注意适度。激励与约束的目的在于引导员工以自己的全部精力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激励不足或约束过度往往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加员工的流失率,不利于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和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激励过度或约束不足又会助长员工的自满或懒惰情绪,削弱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且会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只有激励与约束的适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企业家还应注重研究和把握员工在愿望和需求方面的个性差异,在遵循激励与约束的公平性与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要因人而异地灵活用好物质激励、感情激励、事业激励和有关约束手段。------迟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