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的汉字书写唤醒民族自尊增强民族自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作者:安书楷)
众所周知,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的标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兴旺繁衍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根。汉字不仅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世界文化、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出了无可比及的贡献。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电子产品的普遍应用,人们对汉字书写意识愈加淡薄,对汉字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和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致使最为传统的汉字书写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汉字书写面临空前的“荒漠化”,大有淡出人们视线的可能。全民书写水平严重下滑、提笔忘字、对母语漠视,以及对电子产品过分依赖等诸多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凸显的严峻问题。呼吁从国家角度倡导全民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汉字书写,把汉字书写列为一项全民基础文化素养工程势在必行,这是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头等大事。[5] (一)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荒漠化”严重。
中小学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与未来的弘扬者,小学阶段更是汉字书写普及发展的摇篮和基础保障。就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而言,已出现根本上的“荒漠化”。
1、“双姿”不正确、笔顺不分、书写不认真。根据相关报道与调研结果,占80%的同学写字可以说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笔顺不分、“双姿”不正确、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等情况,在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由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眼睛的近视率也明显偏高。
2、学校和家长重视不够。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2013年1月又下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其旨在加强中小学生的写字教育。从全国执行情况来看,推动中小学写字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中小学要么没有写字课,要么写字课形同虚设。其主要原因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与考试不挂钩的汉字书写被严重忽视。再者,写字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在短期内很难出成绩。令人更为痛心的是,在当前中小学体系内,一线老师们的汉字书写也严重面临“荒漠化”,想找出一个“三笔字”都过关的老师,也不再是件容易的事情。
3、普遍面临三大难题。师资严重匮乏、教材体系滞后、教学方法不完善,是当前中小学汉字书写领域普遍面临的三大难题。中小学阶段的写字课不是高深莫测,张扬个性的书法艺术,而是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使其养成对祖国文字的热爱。这就需要任课老师不仅自身字写得好,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完善的教学方法。各地所使用的写字教材也并不实用,其过于突出书法艺术性,过于注重书法作品创作,而弱化了汉字书写的日常实用性。难以解决诸如卷面整洁问题、书写速度、如何与平时书写紧密联系等实际突出问题。
(二)成年人“书写减少,依赖电脑。提笔忘字,书写失忆。”
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与一句“一个民族,不能只靠娱乐精神滋养。”令人警醒的话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人们对汉字书写更深层次的思考。很多观众跟随节目进行自我检测,有不少观众在网上感叹有很多常用字都写错或者忘记了。或许我们也不难理解,当今时代是一个电子产品和信息网络的时代,几乎没有人能够摆脱。由于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和信息网络的日益发达,人们已经越来越不需要手写汉字了,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多通过手机和电脑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完成。长此以往,人们对汉字书写会愈加淡漠,“电脑依赖症”、“提笔忘字、书写失忆”等现象已成为当代人日趋加重的新困扰。
(三)老年群体汉字书写需求强烈,需尽快加大扶持力度。
随着我国老龄化状况不断日趋加剧和深化,各街道办、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有关机构为了能够丰富老年朋友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朋友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纷纷开设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以给老年朋友们提供一份精神支持。在这些机构中存在志愿者师资匮乏和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以至于经常出现“有课程,没老师”、“有想法,没办法”的尴尬局面。[6] (一)重视汉字书写是关乎中华民族兴旺繁衍的头等大事。
在大力践行“中国梦”号召的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好汉字、写好汉字、用好汉字、宣传汉字文化,是关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民族兴旺繁衍的头等大事。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应从国家层面对汉字书写给予高度的重视!把汉字书写列为一项全民基础文化素养工程,同时将汉字书写提升到国际文化战略层面,向全世界宣传推广。
我们不会忘记,举世瞩目,无与伦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宏伟画卷,也忘不了凝聚中华汉字文化思想内涵的“和”字,这一切无不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外国人来中国看的不是高楼大厦,不是汽车洋房,他们更喜欢逛一逛中国的名胜古迹,更愿意舞弄几下笔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试想:假如中小学生乃至全民都不会写字了,那将会怎样?!如果我们把汉字丢了,中华民族的文脉也就断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二)对传统文化淡漠,失去了敬畏之心。
曾几何时,能够写一手漂亮的字,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也或许只有这样的标志,才能与有着五千年文明内涵的泱泱大国形象相匹配。即使在外国人心目中,中国人也基本上能挥毫写上两笔。尤其到了春节,大家欢聚一堂,挥毫泼墨,书写春联,红红火火,一片吉祥光景,好不温馨。现如今,人们大都疲于奔命,为生活所迫,为物欲所累。犹如挤地铁一般,浑然间,不由自主地被如潮的人群挤了进去,在红尘滚滚的列车中浑浑噩噩。那些意象中的“墨香灵韵”早已被满大街的“打折狂甩”所取代。人们再也难以静下心来写写字,或者也很难让心灵得到片刻宁静。
安书楷 中华文化 薪火相传
我们似乎已完全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频率,也习惯了在电脑和手机里“直接拿来”的生活方式。于是乎,做事不再讲认真踏实,只看重结果。生活中对电脑、手机形成了依赖,一旦离开了手机、电脑,大脑一片空白,内心就会浮躁,焦虑不安……。或许汉字书写今天的没落,不能完全归咎于科技的发展,而是我们已丧失了对传统文化最初的敬畏之心。
(三)科技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延续不应成为矛盾。
科技的迅猛发展虽然给汉字书写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汉字书写与科技的发展彼此并不是相矛盾的,汉字书写恰恰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文化营养和智慧源泉。无论科技如何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之根不能丢掉。学习他人,不能丢了自己。在各国文化日趋国际化、世界化的今天,汉字书写更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如果我们在相关国际文化交流中,都能“如数家珍”一样,给外国友人介绍或者展示一下我们的“文化家珍”,我想,不但不会让外国人瞧不起,反而会赢得外国人的尊敬。
(四)汉字书写,书写的是什么?
1、书写的是祖先的智慧,是对祖先的尊敬。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然而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认为“字”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或者觉得“字”无非是一堆笔画和偏旁部首而已。
每一个字都是与大自然,与天地息息相通的,其蕴含的深厚内涵,难以言表。在“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古老传说中就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相当于破译了大自然的奥秘,这可谓是人类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说文解字》中说:“字,乳也”。其本义是指生小孩儿(古时独体叫“文”,合体叫“字”,后人逐渐不再严格区别。)可见,先人把这些创造出来的,能够传情达意的符号—“字”,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珍爱,其情感可想而知。此外,古人认为“字”是通灵的,对“字”充满了崇敬之心。写完的字,不能随便乱扔,要将其恭恭敬敬的保存好,这也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之情。
2、写字如做人 。“字如其人”、“见字如面”、“笔迹如心迹”等说法,由来已久。写字不仅能够反映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还能表达其内心真实的情感。书写出来的字就像是从心灵深处涌出的音符,是鲜活的,有温度、有情感的。写字讲究的是心平气和,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写字不仅仅是要把字写好看,更重要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感悟其蕴含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写字要求书写姿势要头正、身直、足安。这如同做人一样,要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可以说,写字的过程即是人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自己学做人的过程。久而久之,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足可以滋养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儒雅气质,使人逐步养成认真踏实的良好处事习惯。
3、书写的是“根”。汉字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文化的根。汉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事、交流,其背后蕴含的是“华夏智慧、文化之根”。无论我们书写顶天立地的“人”,还是化生万物的“一”;也无论书写感天动地的“孝”,还是温文尔雅的“和”……。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被祖先的伟大智慧所折服。我们的民族自尊,我们的民族自信,瞬间会被点燃。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文化根源,而这种文明的火种更需要一代一代的去传承,去延续。 (一)加大宣传力度,将汉字书写列为全民文化素养工程。
“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向世界展现和传播中华文化,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使命和责任。在当前这个国际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重视汉字书写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呼吁应尽快从国家层面倡导全民热爱汉字文化,鼓励全民积极参与汉字书写文化活动,把汉字书写与修身养性、立德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将汉字书写推向历史的一个新高度。
呼吁新闻媒体加大对汉字书写文化的宣传,倡导规范用字,树立社会良好风尚。将汉字书写纳入到“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中。可在车站、街头广告牌、旅游景点、胡同等地增添与汉字书写文化有关的公益广告,扩大宣传,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春节、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把汉字书写变成全民容易参与、热爱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相关丰富多彩的主题精神文化活动,提升节日氛围,促进人们对汉字的热爱,共同打造“汉字文化蓝天”。
安书楷 汉字书写
(二)设立“汉字书写日”,让汉字书写薪火相传。
许久以来,我们申报国那么多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却似乎忽略了我们最伟大的汉字。正因为优美的汉字,我们才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才孕育出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历史上的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玛雅文等文字,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文字逐渐走向了消亡,淡出了人类历史舞台。唯有汉字文化渊源流长,一脉相承,独矗于世界文字之林,仅此一点,足以让我们倍感骄傲,也理所应当设立一个关于汉字的“纪念日”,铭记汉字的不朽神奇,缅怀祖先的伟大智慧。
建议将1月11日定为全民“汉字书写日”。以此形式,展现中华文明,凝聚华人心灵,纪念仓颉、许慎、书圣王羲之等为中华汉字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先哲圣贤。“1.11汉字书写日“其文化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示从我做起,一心一意,一笔一画书写汉字;另一方面表示从我做起,倡导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每逢这一时期,呼吁人们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写一篇字。在此期间,还可以鼓励市民用微博、微信互动交流,分享书写的心得体会。
(三)加强幼儿园与中小学汉字文化教学力度,提升老师书写水平。
汉字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和长足的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应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以及各中小学都应正规的开设汉字书写课,加强汉字文化与汉字书写的普及教育。与此同时,更要加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老师的书写水平,让老师们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这对汉字文化的普及与推动汉字书写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将汉字书写纳入精神文明体系,建立示范基地。
汉字书写是关乎提升全民素养和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任,因此要将汉字书写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之中。建议在市民文明学校,街道办、社区都应开设汉字书写文化普及课程,全力推动精神文明发展,加大对社区文明学校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填补精神文明教育空白,创建汉字书写文化示范基地。
我们倡导的汉字书写,不是某种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更不是鼓励人们都成为书法家。我们倡导的汉字书写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是心灵的滋养,是一项全民的基础文化素养工程,是一同呵护中华文化之根,唤醒民族自尊,增强民族自信。
让我们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写写字,一同用心感受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让我们尽心尽力,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7]
安书楷
2014年12月7日大雪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