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镇的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杜集镇辖109个行政村,建有109个农村党支部,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耕地面积9.4万亩,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2亿元,全镇财政收入602万元;工商税收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同比增长13%。2002年以来,先后被县委、县府评为:“林业生产”、“村村通公路”、“村镇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先进乡镇,2005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安先进乡镇。 农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几年来,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基础上,突出蔬菜、林业、畜牧三大产业,以冬暖大棚为主的蔬菜生产;以优质速生杨种植为主的林业生产;以养鸡、猪、牛为主的畜牧生产发展迅速。2005年全镇瓜菜面积2.7万亩;其中冬暖棚、拱棚面积1.2万亩,蔬菜总产值近8000万元,在抓好瓜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和畜牧养殖业,2002年以来,全镇建设绿色通道127公里、方田林粮间作1.3万亩、内河道绿化28公里、围村林30个、速生丰产林1.3万亩,林木种植量610万株,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6 %;新建500头以上养猪场2处、3000只以上养鸡小区25处,全镇生猪存栏量2.3万头、黄牛存栏1.8万头、鸡存栏50万只,畜牧总收入可达7000万元。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狠抓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形成了以玻璃器皿、皮革加工、棉花加工、木器毛刷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群,在县工业园区发展培植了华明皮革、晶业玻璃、金酒酒业三家规模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超1亿元,其中华明、晶业两家已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乡镇发展超3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积达1.2亿元,民营经济企业销售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120%,完成增加值1亿元。 村镇建设步伐加快。2002年以来,重点建设和完善了镇驻地的基础设施,开发了“314”两侧和驻地南北街商住楼5万多平方米,新增商业门店60多家,硬化路肩4万平米、铺设路牙石1800米、修建排水沟2300米、建垃圾池8个、公厕2个,新安装路灯40盏,全镇商贸流通、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区域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在今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镇10个示范村,基本完成了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四化”任务,真正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我镇狠抓了软弱、后进农村党支部的治理整顿,对农村党员和农村党支部实行星级化管理,切实把农村党员、干部纳入到了科学的管理轨道上来。 杜集镇还通过改善环境、配套建设,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在此开发建设。2002年新上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50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第三产业迅速掘起,全镇从事三产的人员已达万人。镇大小餐馆47家,夜市摊位330多个,门面房4256间,运输车辆5400多辆,其中出租车400多辆,仅岗叉楼村从事建筑的就达80多家,其他维修服务等不可胜数,并涌现出了牛桥、黄庄、高营等7个加工专业村。三产的收入达到6000万元.三村分别依托铁业加工、销售、棉花及区位优势,聘请县、镇规划所进行了科学规划,牛桥村已向中心村集聚商户198户,黄庄村126户、高营村167户。在建筑过程中,都分别统一了标准,统一了风格。随着中心村的迅速膨胀,人口的增加三村已先后形成铁业加工,钢管销售和废棉加三大市场。
第三产业迅速掘起,全镇从事三产的人员已达万人。镇大小餐馆47家,夜市摊位330多个,门面房4256间,运输车辆5400多辆,其中出租车400多辆,仅岗叉楼村从事建筑的就达80多家,其他维修服务等不可胜数,并涌现出了牛桥、黄庄、高营等7个加工专业村。三产的收入达到6000万元.三村分别依托铁业加工、销售、棉花及区位优势,聘请县、镇规划所进行了科学规划,牛桥村已向中心村集聚商户198户,黄庄村126户、高营村167户。在建筑过程中,都分别统一了标准,统一了风格。随着中心村的迅速膨胀,人口的增加三村已先后形成铁业加工,钢管销售和废棉加三大市场。 建设新农村,发展经济是关键。近年来,虞城县杜集镇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组织干部、群众100多人到外地参观学习食用菌生产,同时还与夏邑县大棚食用菌厂签订了提供技术、包收产品的协议。镇里专门成立了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从夏邑县聘请了20多名技术员负责建棚及生产技术。同时,农民每建一个棚,镇信用联社可支持贷款1万元,镇政府还补助1000块砖。全镇已建成食用菌大棚600多座,年产鲜菇1200万斤,仅此一项该镇农民人均可增收500元。 使食用菌生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该镇的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