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过哪些“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

如题所述

咱们先把问题重新的梳理一遍,“你经历过哪些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作为一个接触过千奇百怪,各种情感心理个案的咨询师。回答这个问题,我今天要讲一个我之前个案的故事,他就经历了,不少以爱之名的的情感暴力。

咱们先把故事的主人公叫小a,小a可以算是从小听话懂事,但是胆小怕事儿。小a的妈妈呢,是一个非常强势和控制欲极强的女人,而小a的爸爸有习惯性的喜欢逃避和冷暴力,而且还出过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小a,其实成长的过程当中的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和认可。父母让她去做得更多的是父母觉得他要去做,或者是别人觉得他要去做了父母让她去做的。

比如说小到平常穿什么衣服,吃什么,到上幼儿园上哪家幼儿园报什么兴趣爱好班,学为围棋钢琴还是学体育项目等等。全都是小孩的妈妈一手抓,为此小孩的妈妈,主要的时间都放在照顾家庭和孩子身上,是一个全职业的家庭主妇。对于照顾小a也算是无微不至吧,什么都照顾到了吧,但是唯独就是,没有考虑到孩子想要什么孩子喜欢什么。

妈妈对小爱的好,确实也是很好,但是不得不说也有以“以爱之名”来对于小a进行“情感绑架”。比如说经常会跟联想的小a表达这类的话,我就是为了你,不跟你爸就离婚。要不是因为你,我早跟你爸离婚了。我辛辛苦苦为一个家庭,为你付出这么多,你还不给我好好的学习,考个好大学什么的。

另外不管是妈妈也好,还是爸爸也好,都有小a的认可都非常少。但如果一旦小a,哪怕做错点小事儿,妈妈就会极力的暴怒,训斥小a。到后面甚至发展到了,相爱还没等到他妈妈说什么的时候,就很害怕,甚至都发抖了。为此小a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怎么去装病,因为生病的时候妈妈就不会骂她,不会说她,他就能安安静静的待在自己的床上,自己的房间里面想玩什么玩什么。

而小a的爸爸的更多的是以爱之名来进行 情感当中的冷暴力。对于小a的事儿,从来都是部门部分,顶多偶尔就花一点钱,让小a的妈妈带小孩去买东西或者是吃什么。爸爸在小a的印象里面总是冷冷的淡淡的,经常就是有什么事你找你妈吧。

像这种一爱之名对孩子进行情感暴力的,特别是对于小孩的伤害最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9

我经历过的“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就是父母的催婚,催我上学还有催我找工作。

1。催我上学

记得那是刚毕业的时候,当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刚刚毕业。我是报考了专升本,也考上了本科,不过不是二本的学校,是三本学校。本来我是不想去上学了,想着去社会上找份工作就干起来。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父母那边却是不同意的。

父母给我一通电话,让我去接着读书上学。这本来是好事情,我也就答应了父母的要求去上学了。父母对我是有期望的,他们期望我长大以后可以有所成就,不能做废物。但是在父母面前,他们总能够给我说出个一二三的毛病出来。他们用这是对我的爱来做绑架要求我改正这些他们认为的坏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

2.催我找工作

本科读完了,我又一次毕业了。这个时候很显然,我是必须去找工作了。我和本科学习期间认识的同学一起找工作。这期间,我找了很久,可总是找不到自己感到合适的工作。父母的电话来了,告知我必须找到工作,不然就去考研究生,或者考公务员。他们要求我去接着考,认为我还年轻,还能够再学几年,他们还能够供得起我。

我在他们的一再督促下,选择了找工作。当时我的一位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份家电销售类的工作。我当时不清楚那是做什么的,后来才知道是做销售,销售家电。然后我就去了,介绍我去工作的那个同学却辞职了。

图片来自网络

3。催我结婚

我顺利的工作之后,时间来到了2015年,这一年,我的工作还是很顺利的。这个时候,家里开始给我张罗着介绍对象给我认识。我也不情不愿地去按着家里的意思去相亲。其实我自己是有考虑过自己成家的问题的。只是自己没有能够好好去谈一场恋爱。

母亲总是给我介绍对象,这个是父母的夙愿。他们觉得我是该成个家了,需要找个人在一起。这是好事,我也确实见了这些姑娘。见了她们之后,我也和她们聊过。总是感觉和她们聊的时候挺尴尬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候父母的电话开始轰炸我了。一天一个问我有没有和女朋友联系。其实我没有和她们联系。不是不和她们联系,实在是不清楚跟她们聊些什么。这就造成了他们认为我没出息,是个废物。

他们“以爱之名”来干涉我的生活。我很想脱离他们的掌控。他们的这种情感暴力让我只能是既对他们爱,又烦他们的掌控。“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当事人如何取舍。

第2个回答  2021-12-27

每个人都经历过‘’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只不过有的情节较为轻。自己没有感受到而已。有的较为情节较为重。会引起内心非常重的反感。这就是‘’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我经历过‘’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就是在上学期间。父母总会监督我学习。在我看来这就是父母‘’以爱之名‘’对我的情感暴力。当然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感觉并不一样。其实。很多人一看到这个情感暴力这个名词,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打人就觉得这才是情感暴力。其实上别人带给自己以你好,‘’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他会给人身身心上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才是真正的‘’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

在农村里面。每个家庭如果看到别人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就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大事情。在以后的生活中。那就是一个铁饭碗。有着一个很好的生活保障。能够比别人过的都要好,生活富裕。其实上现在也是人们也是一种这样的认为方法。这也确确实实是存在这种现象的。那时候我的父母看到别人家孩子考上了大学就会羡慕的不得了。每当我放学回家。或者在假期的时候。父母就不管自己手中有多忙的工作,都会放下来监督我,指导我学习。就不会令我有玩耍的时间。每当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心里就羡慕的不得了。虽然人坐在那里看字好像是学习,但心早已经飞出去玩耍了。要知道一个人学习,他毕竟是有自己的天性,也有悟性的。并不是,只是需要你用功了就会学习好的。所以我也没有考上大学。辜负了父母对我的希望。现在想想那时候。也不能说没有遗憾吧。但如果说有遗憾。也是勉强的吧。那时候父母给我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我现在看到这些书本学习的时候就会非常讨厌。以至于在高考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喜欢读自己爱看的书。也不想再去摸书,甚至还会讨厌书,对书本一点都提不起来兴趣。这就是‘’以爱之名‘’情感暴力的后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现在也已经为人父母。看到儿子学习不好,老师要我好好管教儿子的时候,我也会想起父母那样的管教方式。一般的父母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里面。和邻居在一起谈论起孩子们的上学事情的时候。别人家给孩子们报考各种辅导班。邻居就会笑话我不给孩子报辅导班。常常看到别人家小孩儿提出反抗。天天就知道让我学习。每天三句不离口,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我就不由得感慨万千,想起自己从前在父母带给学习时那个压力。我就会鼓励儿子多看一些课外读物,提高学习写作能力。不料他看到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到激起了他学习的兴趣。现在学习提高很多。我实在不想让儿子重蹈覆辙父母带给孩子学习的压力。我觉得老师让我好好管教儿子和邻居笑话报考辅导班。这也是无形中‘’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现在看到这个标题。你经历过哪些‘’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我就不由得想到了这些。再加上现在网络有很多父母以儿子女儿的将来为名,逼迫儿子女儿努力学习。出现儿子女儿压力过大。跳楼自杀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这都是‘’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悲惨的结局


我得出的教育方法就是尊重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朝着他兴趣的方面去发展。不要‘’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去对待孩子。李白曾经说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孩子毕竟有它自身独特的优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尊重孩子,朝着他感兴趣的方面让他发展吧!

这就是我经历的‘’以爱之名“的情感暴力。如果真正的爱对方,就不要给他过多的压力。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让他自由的生长,这才是真正的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28
每一种暴力的方式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并因此受到伤害。但是要说这么多种暴力方式哪种最让人难以接受,在编者看来那就是“以爱为名”的情感暴力了。

在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两次以爱为名的情感暴力,一次是来自于我的父母,另一次则是来自于我的姑姑。接下来我就分别和大家聊一聊吧。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父母一下子给我报了三个兴趣班,分别是游泳、书法和钢琴。除了游泳我有那么一丁点的喜欢,其它的两个都是特别不喜欢。本来学习任务就比较繁重,加上这几个兴趣班,俨然把自己活成了一台时刻在运转的机器。

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来学习,然后6点半吃饭,紧接着上学。下午4点半放学之后,就去钢琴班学习,一直学习到6点钟。然后回家吃饭、洗澡,开始做功课,大概晚上10点半左右才能上床休息。

周末的时间,在周六上午学习书法,下午学习游泳。周天上午继续学习书法,并且还得温习钢琴,下午则要去做各科的功课。我和爸妈抗议过,说自己很累,可是他们总是说为我好。就这样持续了三年,每天都过得很煎熬。

后来高中考到了市一中,我选择了住校,很少回家。大学选择了外省,我想要逃脱父母的控制。现在毕业工作了几年,有时候做梦回想到初中的时候,都会吓出一身冷汗。(我和父母的关系很好,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但是我始终认为他们在我初中的时候给了我太多的压力。并不是责备,相反我也能理解,只是不赞同他们这样的做法)

对于我姑姑,有时候我真心觉得是比较无语的。在毕业工作后,她分明知道我是没有女朋友的,但是每次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总是刻意提起这个话题,还美其名曰是为我好,希望我尽快成家。

就像有些时候,她明明知道家族里一些孩子的成绩并不好,可是她总喜欢在过年饭桌上去问对方的成绩。我觉得这样的关心真的大可不必,喜欢提别人的痛点,这样的做法真的很不道德。

每个人都有自己弱势的地方,作为一名旁观者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可能注意到这一点,不要给别人带来太多的伤害。如果你真的是在无意识间冒犯到别人,那么对方可能并不会和你计较,但是如果你刻意为之,只能让对方心生厌烦。

如果真的是爱着对方,那就多去考虑对方的感受,不要用“爱”的名义给对方带来伤害。
第4个回答  2021-11-27

每一种暴力的方式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并因此受到伤害。但是要说这么多种暴力方式哪种最让人难以接受,在编者看来那就是“以爱为名”的情感暴力了。

在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两次以爱为名的情感暴力,一次是来自于我的父母,另一次则是来自于我的姑姑。接下来我就分别和大家聊一聊吧。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父母一下子给我报了三个兴趣班,分别是游泳、书法和钢琴。除了游泳我有那么一丁点的喜欢,其它的两个都是特别不喜欢。本来学习任务就比较繁重,加上这几个兴趣班,俨然把自己活成了一台时刻在运转的机器。

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来学习,然后6点半吃饭,紧接着上学。下午4点半放学之后,就去钢琴班学习,一直学习到6点钟。然后回家吃饭、洗澡,开始做功课,大概晚上10点半左右才能上床休息。

周末的时间,在周六上午学习书法,下午学习游泳。周天上午继续学习书法,并且还得温习钢琴,下午则要去做各科的功课。我和爸妈抗议过,说自己很累,可是他们总是说为我好。就这样持续了三年,每天都过得很煎熬。

后来高中考到了市一中,我选择了住校,很少回家。大学选择了外省,我想要逃脱父母的控制。现在毕业工作了几年,有时候做梦回想到初中的时候,都会吓出一身冷汗。(我和父母的关系很好,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但是我始终认为他们在我初中的时候给了我太多的压力。并不是责备,相反我也能理解,只是不赞同他们这样的做法)

对于我姑姑,有时候我真心觉得是比较无语的。在毕业工作后,她分明知道我是没有女朋友的,但是每次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总是刻意提起这个话题,还美其名曰是为我好,希望我尽快成家。

就像有些时候,她明明知道家族里一些孩子的成绩并不好,可是她总喜欢在过年饭桌上去问对方的成绩。我觉得这样的关心真的大可不必,喜欢提别人的痛点,这样的做法真的很不道德。

每个人都有自己弱势的地方,作为一名旁观者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可能注意到这一点,不要给别人带来太多的伤害。如果你真的是在无意识间冒犯到别人,那么对方可能并不会和你计较,但是如果你刻意为之,只能让对方心生厌烦。

如果真的是爱着对方,那就多去考虑对方的感受,不要用“爱”的名义给对方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