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给每一个年轻人的礼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路遥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作家,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要数《平凡的世界》。小说《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二十四岁。《人生》给我们展现了高加林二十多岁的跌宕起伏。虽然其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背景,但小说蕴含的力量和启示一直都在,它是路遥给每一个年轻人的一份礼物。

1遭遇逆境不放弃,苦难是必需品

农民的儿子高加林,从小没吃过苦,嫩皮细肉的。父母供他上学,他也很努力,读完了高中。

没有考上大学,高加林受了大的精神创伤,但还好他得到了民办教师的岗位。不用参加体力劳动,高加林就可以挣到全工分,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出全勤得到的工分。因此,在高加林当老师的三年里,家里日子过得还可以。

不仅如此,因为不用参加体力劳动,高加林有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和钻研。通过时间的苦熬,高加林在地区报上发表过好几篇诗歌和散文呢,未来充满了希望。

可好日子不长,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高加林接到了和当时的天气一样坏的消息。他民办教师资格被下了。

村里的书记高明楼,通过活动让他高中刚毕业的儿子三星把高加林的位置顶替了。

这个消息对高加林一家如晴天霹雳。高加林一家本以为儿子可以不再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在土里刨吃食,可现在一切都完了。

更可气的时,当年轻气盛的加林想找高明楼闹腾的时候,父母因惧怕高明楼利用公权力给他们一家穿小鞋,不但要求加林以后对高明楼态度要好,加林父亲还吩咐母亲把自家种的茄子给高明楼送一一些。

失去民办教师资格还不能伸张正义的高加林犹如被霜打了的菜苗一样,一连好几天待在家里,不出去也不好好吃饭。愁得父母也不知如何才好。

但还好,加林没有就这样一直消沉。人总是得面对现实,开始走出消沉的时候,去县城兜售馍馍的加林因放不下虚荣而窘迫过,在地里干活因过度使大力气而伤害过自己的身体。

但慢慢的,一切都习惯以后,高加林也可以适应农民的角色,他和别人一样正常劳动,吃饭睡觉。换了个身份也没有什么,生活照样可以继续。

日子过得去,但和以前当老师比较,心里的痛快却大不一样。高加林以前关注的是国家大事、文学作品,工作是教书育人,现在是整天刨土疙瘩,落差很大。甚至为了一点大粪,和两个壮汉大打出手,弄的满身都是屎尿污秽,这若放在以前当老师的高加林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即使因掏粪遭受曾经老同学母亲侮辱后,高加林内心的种子还在,他不想浪费自己一身的本事。当他看着城市的灯火时他告诉自己: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

2机遇可以抓,但捷径不可走

在因掏粪受辱之后,机会终于眷顾了这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人。高加林的在新疆工作的副师级的叔叔要调回当地就任地区劳动局长了。

在叔叔衣锦归乡的那一天,是高加林家窑洞最热闹的一天。村里的老人、青年、妇女和小孩都来参观这位村里出的最大的干部,就连狗啊、猫啊等也来凑热闹。

在一家人给去世的老人上完坟之后,高加林的父亲给当大官的弟弟提要求了,希望可以给高加林找份正式的工作。但深受党和人民信任的弟弟拒绝了哥哥的要求。

虽然叔叔没有同意帮高加林找工作,但曾经使他失去民办教师资格的高明楼和当前身居县劳动局长的马占胜心里有鬼,主动替高加林谋了份好差事。

在高加林叔叔回来半个月后,农民身份的高加林就正式成了国家干部。通过马占胜的运作,他从农民变成了县委通讯社的干事。

高加林自己基本什么都没干,他只填了一张表,然后去煤矿报个到,接着就去县委大院上班了。

高加林的人生又一次来到了县城,上一次来县城还是上高中时,那时候作为农村的孩子来城里上学只算外来者,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本事。

但这次不一样,他真正成了国家干部,可以在县城立住了。这比他之前的民办教师要强很多。高加林非常高兴,他第一次感受到走“后门”的威力。

他的叔叔不愿意帮他,但是有人替他办好了一切。作为当时的高中毕业生,还经历了民办教师资格被顶替,高加林心里很明白,他走了捷径,而这并不是正路。

遭受不公的高加林看似重新抓到了人生的“机遇”,但是他自己清楚,他是通过邪路才能进城的,而日后他将为此付出代价。

3人生得意时,初心不能忘

高加林到了县委通讯社,终于有机会施展他的才华了。不久,县城的南边遭遇浑水,老百姓生命财产受损严重。通讯社的老员工身体不适,新干事高加林有机会到现场跟踪报道。

年轻的高加林来到受灾的村社,看到了灾况的严重性,但也亲眼目睹了当地干部为了群众的利益冒着危险到处奔走。为此,他深受感动。当地干部的形象和他熟知的高明楼、马占胜等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既能吃苦又有文采的高加林,从灾难现场发回通讯社很多感人的报道,他的名字通过广播给大众的印象越来越深。

而在广播站播报的播音员正是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得知高加林到了县里工作,黄亚萍被曾经这个她爱恋的有才气的男人又一次吸引了。

连续在灾区报道很多天的高加林回到城里后有了一些名气,随着他不断的在县里和地区杂志和报刊上发表优秀的报道,高加林的人气越来越高。

除了在工作上的顺意,当年高中篮球队主力的高加林同时也成为县委篮球队的头号人物。高加林俨然成了当地写作明星加体育明星。期刊报纸和县城体育场成了他的舞台。

事业上的如意,使高加林忘记了曾经满身尘土的农民生活。在感情上也发生了变化。

在高加林被下了民办教师的那段时间,农民刘巧珍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建立了恋爱关系,巧珍为了他遭父亲反对,村人嘲笑却一点不在乎。加林在那段时间虽然身体上辛苦,但在感情上却很丰富,他和巧珍的恋爱关系不断加深。

然而现在,他觉得巧珍离他越来越远,巧珍大字不识一个。他们如果结合,肯定很少有共同话题。

曾经互相爱恋但没道破的黄亚萍向高加林表达了爱情。亚萍有文化,能和他谈论文学、讨论国际新闻和世界能源结构等等许多他感兴趣的话题,而巧珍只能告诉他关于土地和畜禽这些他早已熟悉的东西。

在经过思想上的挣扎之后,高加林决定断绝和巧珍的爱情关系。而黄亚萍也决定和现在的恋人,她和加林共同的同学张克南结束恋爱关系。

两对恋人破散开来,其中两人组成新的恋爱关系。四个人之中的两个人有了新的甜蜜,而另外两人承受了深深的苦痛。

曾经互相爱慕的高中同学终于走到了一起。黄亚萍的父亲要调回南京工作,也谋划着给女儿在南京找份工作。高加林期待着和亚萍一起去大城市。以为将要离开本地的两人开始无所顾忌,用极其现代的方式进行着恋爱生活。

黄亚萍给高加林置办各种吃的、用的,而他们在公众场合大胆而新式的行为方式既让旁人羡慕,也让他们嫉妒。但他们根本不在乎,因为他们认为就要离开这个县城了。

高加林在感情上正大胆而刺激的享受着,而在工作上也得到了宝贵的到省城参加短期新闻培训的机会。他走的那天,穿上了亚萍给他置办的行头,正装、皮鞋、手表等等。

张克南接到亚萍的分手信后一连好多天抑郁消沉,把他的母亲给急坏了。他母亲恨死了高加林,经过调查掌握了高加林走后门的情况,把高加林给举报了。

从省城回来的高加林本来信心满满,希望将来大干一场。谁知人生就是如此的戏剧,县里将他的工作罢免了,他的叔叔也给县委打电话要求坚决辞退高加林。

一切都完了,像一场梦一样。高加林知道他和黄亚萍不会有结果了,主动提了分手。

当他冷静下来之后,他想起了巧珍,他知道他对巧珍的感情是真真实实的,而他对黄亚萍的爱慕虽也不假,但多少夹杂了新鲜刺激和希望通过亚萍使他能到更大的地方去的希望。

可一切都晚了,他刚回县城的时候碰上三星,得知巧珍已经结婚了。

在他和巧珍刚分手时,父亲和村里的德顺爷爷来劝他,告诉加林他的根在土地上,在农村里,不应该抛弃巧珍而走的太快,他没有听进去。现在,他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