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0-04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第2个回答  2019-11-14
第3个回答  2017-12-26
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男,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誉。同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西班牙战争爆发后,他率医疗队奔赴马德里前线,抢救反法西斯战士。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正在加拿大和美国为西班牙战争募捐的白求恩在讲演中表示,真正的战斗是在中国,那里的斗争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命运,我要和他们一起战斗。
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带着大量医疗器材,奔赴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接见了他。在八路军的护送下,经湖北、河南,穿越山西抗日前线,历经艰难险阻,白求恩一行于3月底到达延安。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了他,热情赞扬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随后,他即奔赴抗日前线,于6月17日带领医疗队来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聘他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在此后近两年时间里,他以满腔的热忱,高度的责任心,忘我的牺牲精神和精湛的医术,冒着敌人的炮火,救护八路军伤病员。
白求恩带领的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疾,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938年11月八路军359旅在广灵公路伏击日军,他将急救站设在离前线不到10里的地方。在40个小时里,他连续做了71个手术。1939年2月,他率医疗队配合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在冀中4个月里,他行程1500里,作手术315次。在著名的齐会战斗中,他的手术台设在离火线7里的一所庙里。敌人的炮弹炸塌了围墙,他仍坚持工作,为115名伤员作了手术,持续时间达69小时。这时,他年近50岁,还两次为伤病员输血,每次300毫升。他总是说:“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
为改进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他提出开办卫生材料厂,解决药品不足问题。他创办医护训练班,培训了大批医务干部,为冀中部队建立了13个手术室和包扎所。1939年6月,返回冀西后,他创办卫生学校,亲自制定课程,编写近20种教材。他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在给加拿大友人的信中说:“我的确非常疲倦,但长期以来未像现在这样愉快”,“因为人们需要我”。
1939年10月,日军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冬季大“扫荡”。他毅然推迟了回国为中国抗战募捐筹款的行期,全身心投入反“扫荡”中。10月下旬,他在河北省涞源县摩天岭前线战斗中抢救伤员,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意外割破。他不顾伤痛和高烧,坚持战地救护工作。后因感染中毒,转为败血症,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
12月1日,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献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13日,八路军军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将在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写了《学习白求恩》一文,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篇文章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时,题名为《纪念白求恩》。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白求恩就是其中的。
2009年12月,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的“新中国成立前后百年间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外国友人”活动中,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

【白求恩奖章】
白求恩奖章是1991年卫生部第14号部长令发布的《全国卫生系统荣誉称号暂行规定》中设置的荣誉称号,由人事部、卫生部共同颁发。它是对全国卫生系统模范个人的最高行政奖励。凡获得“白求恩奖章”者,同时接受荣誉证书和通报表彰,并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
第4个回答  2017-12-26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中文名: 诺尔曼·白求恩
外文名: Norman Bethune
国籍: 加拿大
出生地: 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
出生日期: 1890
逝世日期: 1939
职业: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胸外科医师
毕业院校: 多伦多大学医学院
主要成就: 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特种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白求恩在前线,曾多次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他的工作情况,对医疗工作提出不少建议。毛泽东也非常关心白求恩的工作和生活。毛泽东在给晋察冀边区聂荣臻司令员的电报中指示:“请每月付白求恩一百元。白求恩报告称松岩口医院建设需款。请令该院照其计划执行。同意任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对其意见、能力完全信任。一切请视伤员需要斟酌办理。”白求恩很感谢毛泽东对他的关心,他在复电中说:“我自己不需要钱。因为衣食等一切均已供给。该款若系由加拿大或美国汇给我私人的,请留作烟草费,专供伤员购买烟叶及纸烟之用。……”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怀着崇敬的心情,想念着毛泽东。他握着周围同志的手说:“请转告毛主席,感谢他和中国共产党给我的帮助。我相信,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