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看待“六根清净”?这与“一尘不染”,又有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1

话说这“六根”来自于佛教,《妙法莲华经》中说:“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原来这六根指的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和意根”,这六种感觉器官,若是这六个器官得以清净,那么这个世界似乎真的是可以清净下来了。那么这“六根”如何清净呢?好像说明白了,又好像说得并不明确。


原来在佛家眼中,对整个世界的感知是分为六尘、六根和六识三个方面的。六尘指的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指的是这个世界上,真实客观存在各种感觉和情境。六根不用再多解释,就是前面提到的各种身体器官,是用来感知六尘的。而六识则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指的是六根能够感知到六尘的能力。


在现代人眼中,如果没有感知世界能力,又怎么能够体会到这个世界中的冷暖,品尝美食,享受音乐呢?所以,应该是六识首先感知到六尘,然后影响到了六根,这三方面虽然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但一定是六识占了主导地位,是三者中的老大。


可在佛教的世界观里,却认为六根才是可以主导整个过程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六识只是获取的手段,而六根才是产生追求和欲望的思想根源。人类之所以会在六道轮回中反复沉沦,都是因为六根可以产生的贪念,眼根会因沉迷于色而不可自拔,耳根会因为向往动听的声音而迷失心智,鼻根会因追寻气味的芬芳而忘乎所以,舌根会因贪图美味便大开杀戒,而身根和意根更是有可能会因为禁不住身心愉悦的感受,而放弃基本的道德底线,而此时,也正是六尘可以轻易且不断对人类的灵魂加以蒙蔽的时候,如果人类不对六根所产生的贪念加以制止和控制的话,日久天长,心灵被“尘”埃覆盖,再也无法被阳关普照,雨露冲刷,由此必然会衍生出无穷无尽的“贪、嗔、痴”,最终令人类滑向无底的深渊。


那么如何对六根加以制止和控制呢?就只有从“修心”和“修身”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道德层面修为,尊重佛法,不断减少内心深处的贪婪之意,时时刻刻让六根处于“正能量”的包围之中。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对自己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发自内心地同情和帮助弱者,从善如流。只有经过这样的修炼,不断让六根自身不再产生不必要的贪欲,方可抵御六尘的侵袭,让自己的六根做到“一尘不染”,“一尘不染”后,自然可以“六根清净”,而只有做到了六根清净,才可以得到更加深邃的智慧,,也才可以迈向更为广阔高深佛法的境界。


其实“六根清净”和“一尘不染”这两个成语,都是出自佛教中的价值观念,并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如《佛家大辞典》中所解释的:“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六根之尘,而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根识若皆清净无垢,称为一尘不染”。后世的人们逐渐将这两个成语的寓意引申,到现在我们也会用“六根清净”来形容心如止水的境界,无欲无求的境界,也会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事物清洁或清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