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的由来和戏的由来

古代人为什么喜欢表演口技 口技在当时有什么用 口技是怎样言传下来的 口技怎在样练的 戏曲的由来 在当时人们喜欢看戏还是喜欢听口技表演

第1个回答  2012-06-06
口技起源甚早。可以一直追溯至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狩猎,经常必须要模仿鸟兽的叫声来欺骗并引诱它们,或以恐吓的吼叫声驱赶围猎野兽,以利捕之。至于那时的“寻声问路”,就是用不同的吼叫声在山涧森林里寻找、区分同伴,它也是人类最早的语言,但那时的“寻声问路”只是口技的萌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技。
技作为表演艺术不晚于宋代。宋人《杂记》中说在京城的游艺场里,有“学乡谈”和“百鸟鸣”,可能都是口技。宋元戏剧中的“犬吠”、“鸡叫”之类的舞台效果,大多是表演口技的人在后台完成的。   到了清代,口技从单纯模拟某一声音,发展到能同时用各种声音,串组成一个故事,被列为“百戏”之一,即“口戏”,俗称“隔壁戏”。它表演“军旅狩猎”、“群猪争食”,无不惟妙惟肖。   古代称口技为“相声”,取仿声之意,是一种仿声艺术,至今仍流行。但“口戏”已经消亡。一是因为“口戏”需表演者有高超技艺,二是“口戏”的许多条件和作用,已为现代技术设备所代替。运用 中国的口技技术可源远流长,技术精湛。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且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口技起源甚早。可以一直追溯至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狩猎,经常必须要模仿鸟兽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由北京市宣武区申报的“口技”入选,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的用途越来越广,不仅仅作为杂技节目表演,还用于相声、小品、评书、四川相书、东北二人转等曲艺和地方剧种节目中,也被使用在手影戏、皮影戏、音乐广播剧、影视剧的配音、拟音等艺术形式中、特别是被经常使用于即兴表演。好的口技作品,其作用的意义就是能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欢乐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教育和美好的艺术享受。 20世纪末以来,口技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艺表演体裁形式之中,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这种技艺,古代称相声,亦作象声、象生、口戏。由于演员用口来摹仿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故又称拟声。清代属“百戏”中的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 国家一级演员、口技相声艺术家王庆新
俗称“隔壁戏”。古代所称“相声”,是取仿声之意,因口技是一种仿声艺术,但它并不是现代以逗乐为目的的曲艺相声,但据专家考证,现在的相声和四川的相书都起源于口技。   口技是一种绝活。不是每个人都能表演好口技的,能学好、表演好口技的人实在太少,大家都学不像,口技演员却能学的非常像,如我国著名口技大师洛桑。要真正把口技学好、学像、演好是非常不易的事。喵喵,汪汪,学猫叫狗叫,人人都会,算不了什么,要达到能登台表演的水平,就要把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河里游的,草棵里蹦的都学好、学像。你比别人模仿的声音种类多,别人模仿不了、模仿不像的你却能模仿的以假乱真,达到“没有人味”的境界,你与动物对话,动物只知多了一个同类,却不知是人模仿的,那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口技。
第2个回答  2012-06-17
fuckyou
第3个回答  2019-06-12
渔猎时代模妨动物叫声以捕猎,从此传下来,农耕时代开始成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