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木岩寺日暮创作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08
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有《木岩寺日暮》诗。还相传他深夜归寺,他的“僧推月下门”或“僧敲月下门”而创造出“推敲”二字。这个寺院就是木岩寺。

岩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的五言律诗《过木岩寺日暮》中所描写的僻远偏幽、与世隔绝的寺院,就是古代幽燕名刹——木岩寺,庙宇处于山中,环境之优是先天的,贾岛宿山寺,诗兴悠然而生。诗歌的上一联仰望天宇景观:“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已是十分美妙———从疏落的树枝空隙,看到流星划过,而天幕上的云朵,在风的驱使下,掠过明月,如月亮在云际走动。如此美丽清幽的氛围下,贾岛对山寺的特征感受更为深刻:“绝顶”,指寺庙建在山顶,“人来少”,表面是指人迹罕至,实际上暗示山寺远隔市尘,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正因为远离尘世,便有了下句“高松鹤不群”,孤鹤独栖在高松之上,显得格外高洁。松鹤在古代诗文中是长寿、高尚的象征,贾岛用在这里,一方面赞颂寺中僧人德高望重,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尚襟怀。

贾岛少年为僧,后来还俗应试,仕途不遇,故而思想感情一直在出世与入世间徘徊,诗作风格“幽奇寒偏”,往往含有耐人寻味的禅意,《木岩寺》就是他的代表作。而本联更是充满了哲理,特别是“绝顶”与“高松”,“人来少”与“鹤不群”,表面上只是对仗而已,实际上极具炼字功夫。不仅对得巧,而且在有意为之的后面,透露出作者对“世外高人”的仰慕之情。

据《房山县志》等史籍记载,贾岛是房山人。贾岛墓在房山城南15华里处的石楼乡二站村,墓侧是清代贾公祠遗址。他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他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据说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市长”大人车马,被拘一夕。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于驴背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神思恍惚,结果又撞上韩愈的车马。传说虽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痴迷,则是有根有据的。

他蔑视权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及第后,一日宣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闻人吟诗,便循声登楼,见案上诗卷,便取来浏览。贾岛在后面,一手夺走。他不认识宣宗,便瞪眼嚷道:“郎君鲜食美服,哪懂这个?”事后十分紧张,伏阙待罪。朝廷给他一个长江县主簿的小官,将他贬出长安。唐代有两位诗人的作品,涉及此事。安奇诗云:“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李克恭诗云:“宣宗谪去为闲事,韩愈知来已振名。” 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韩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贾岛与孟郊齐名,影响深远。但他的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

诞生“推敲”的木岩寺遗址在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村。周口店村西,有两道隆起的山梁并行,蜿蜒约三华里与一座北山相汇,此山名木岩山,又名岫山。《过木岩寺日暮》中“岩岫耸寒色”一句描绘的就是此山。早年,木岩寺就坐落在山阳半山间。寺内原有西禅房,西禅房内壁嵌有《过木岩寺日暮》诗石刻(已失)。明人的《重修木岩寺碑记》曾这样赞叹:“大凡我涿贤士大夫,言及西山奇胜必曰木岩。木岩之大与夫上人之贤,弟子之盛,愧羁尘俗,未得一瞻。”

木岩寺建自北魏天安二年(467),开山祖师了空。辽天庆元年(1111),定慧重修。明洪武初(1368)洪林再次重修,“兴衰崇旧”使木岩寺“遗制复显”。时隔一百余年,至明正德十五年(1520)重修木岩寺的工程又开始了。这次重修,明人的《重修木岩寺碑记》中记载甚详。当时由真祥、真纪、真安、真宁主持,“始于通池、次两廊、次达摩等宇、次中殿、次后殿、库厨、蔬圃、井碾总计若干楹。”至嘉靖十年(1531)告竣,历时十一年之久。足见此番工程之浩大。亦可想见木岩寺规模之宏伟。

清末木岩山阳突然塌陷,随着采煤带来这场毁灭性的灾难,木岩寺便在人间消失了。在木岩寺故址上唯能看到的是寺院塌陷后的断崖,和断崖东侧寺僧取水的古穴。周口店地区采煤业究竟始于何时,更准确的年代已不可考。旧志书记载,房山采煤业“发韧于辽金之前”,可作为房山煤炭开始开采之参考。但就从较准确的文字记载看,《重葺木岩寺碑记》“采煤于穴”一句,不仅在房山,也是北京煤炭开采业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准确的记载。( 祁 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