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源头上刹住“吃喝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3
我们都知道,奢靡之风的源头往往是从过度吃喝开始的,而腐化堕落往往也是从追求奢靡享受开始的。公款吃喝是导致腐败的渠道之一,这一点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吃喝风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的形象,更是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每年有多少公款被用于吃喝,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然而,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也是深埋于权力者心中难以除根的顽疾。
党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和倡导的“励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措施,就是针对吃喝风而对症下药的良方。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档酒店的过度消费已经有所收敛。然而,转入地下的“低调奢华”消费却有所增加,这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从源头上刹住吃喝风,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滋生的土壤。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饮食文化,其中“民以食为天”和“食、色,性也”的理念深入骨髓。在古代,国家、江山被说成“社稷”,而这个“稷”在古代有的书上说是黍类,有的书上说是谷类,总之是一种粮食。古代一直以稷为百谷之王,所以帝王都奉祀“稷”为谷神,进而以此指代国家。可见中国人把食摆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每逢喜庆佳节和宾客来临等都得摆宴款待,以表主人最高礼仪。久而久之便世代相传,同时渗透至交结朋友,谈经伦商,接人待物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吃喝”社交文化。
当今社会“吃喝”成风其实就是维系一个个社交圈的需要:“草民”的社交圈在“排挡”上;稍有点脸面之人的交往圈即在餐馆里;有钱人的社交圈自然离不开高档酒楼;官员们的交际圈所花“三公消费”属最有钱范畴顺理成章要步入豪门酒店的奢华盛宴旁;前三交际圈不属我们今天探讨范围,最后一个交际圈子才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公款“吃喝风”之源头。
官员们利用交际圈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跑“部”进钱和要项目;二是跑“官”晋“爵”。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如下:一、当前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资源分配权过大,特别是中央财政权力太大,分配方案又不透明。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曾在去年“两会”上说:现在“拍脑袋安排资金”的情况太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哪个群体闹得凶了就给一点。”“我建议,国民收入分配法早就该出台了。我们的‘蛋糕’不小了,几十万亿元。但是‘蛋糕’怎么分,要让全国人民看得清清楚楚。”刘锡荣说,因为这种随意性,造成了全国各地都在“跑部钱进”。他举例说,因为分配不合理,国家长期从东部较富裕的地区收取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给西部地区。但是东部感到很吃亏,也想从国家要点回来。于是省里、地区、县里都有“驻京办”,都“跑部钱进”。“那个专项转移支付,你不跑,国家就不给,搞得处长以上级别的人都判卖在跑这个。要钱的时候,财政部附近宾馆都住不下,客房价格都特别高。”刘锡荣说,“什么时候在北京的这些“驻京办”没了,就说明人大把‘钱’管好了”。
还有一些国家重点项目的落户问题也得勤跑,如修建高铁,沿线经过地的彼邻两县往往都是相互争夺的难解难分,利用一切关系和机会跑北京。仅仅靠跑不请客吃饭拉近关系,跑也是白跑。所以在北京请吃成了一道全国首屈一指的奢华“风景线”,其价格高的忒离谱,一顿饭下来数万块钱是常事。以致于在北京的酒店请客吃饭必须带“卡”已成“潜规则”,否则时常会闹出结账现金不足的尴慨情形。很多时候“醉翁之意不在酒”,推杯换盏间可以拉近关系,揣度彼此,继而提出正规场合或意识清醒状态下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的诉求。“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成了圈内人的座佑铭。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的好酒干部并不多,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甚至如果几个星期不参加这种吃喝,就会感觉到被边缘化。因此,公款吃喝,一度成了部分人的“为官之道”。
二、一些地方官员要想“进步”晋“爵”也得跑“官”拉关系,否则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谁了解你,因而“跑官要官”与“买官卖官”成了一紧密相联的利益链条早己是不争的事实。跑官要官是前奏,买官卖官是主题,权钱交易、权权交换是最大特色。“跑官要官”分两个阶段,一是感情联络期:该期间进行感情投资。往往围绕领导身边的人或事做文章,大事小情维持,逢年过节看望,对领导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长期培养感情,积蓄跑官要官资本,为自己跑官要官铺后路、搭鹊桥。二是实施期:这是关键时期,长期感情投资建立起来的关系是否成事在此一举,“按质论价”等核心内涵都要浮出水面。因此,双方有不少私下交易会要酒桌上形成默契。这一长时间过程需要很多公款吃喝来支撑,也是大量“三公经费”的支出项目。所以,要从源头上堵住公款吃喝,须封死上述两个通道外,还得防范所有其他隐患。这些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按“十八大”报告精神“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尽量减少政府与市场的利益瓜葛。转变政府运行方式,尽可能减少政府的审批项目,还权给市场。尽量由市场配置资源,因而降低权力寻租的机会。二是,依法规范政府的权力,特别要坚定不折不扣执行中央财政预算审批制度。财政资金要全部进“人大”审批的“笼子”,不得藏有体外循环资金。要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决不允许“先斩后奏”。三是,要阳光用权,除事关国家机密的事项外,其它一切都应尽可能公开,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来胧去脉都得接受公众舆论监督。杜绝“跑部进钱”现象发生。四是,加强用人机制的透明度,选人既要德、能、勤、绩全方位考量,更要以百姓的口碑和满意度为选材重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决斩断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利益链条,从源头上堵死跑“官”晋“爵”者的升迁之路。五是,加强“三公经费”的透明度管理。拿香港来说,细到一张纸的开支,一张桌子花多少钱,此预算都是通过立法会审议通过的,每个部门按这个预算支出,每年还要通过审计署去审计各个部门的费用使用的是否合理,这是法律方面要求的公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六是,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特别是从严控制公务接待活动的范围和规模。国外在公务接待方面有着严格的措施。例如,日本政府机构举行的活动,除了少数必要的礼仪性场合,绝大多数并无公费宴请等内容。活动参与者多是吃食堂或外送套餐等,即使有聚餐活动,基本上也是当事人自掏腰包,付费方式以AA制居多,日本官员们对这种做法早已习以为常。这也可作为我们很好的借鉴方式。七是,对于“低调奢华”需要“高调重典”,要行“大道”就须堵“后路”。借此“东风”撤除所用“驻京办”和“驻省办”机构,这些机构的存在绝对是弊远大于利。它们除了拉关系、助推请客送礼与腐蚀拉拢上级领导干部以及耗费各地的“三公经费”外,实在看不出能起到什么“正能量”的推动作用。八是,严肃党政纪律,对违反“八项规定”顶风“吃喝”违纪者坚决严惩,绝不手软。要既“杀鸡给猴看”,又“杀猴给鸡看”。使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人掂量与权衡是贪图一时“口快活”还是“乌纱帽”重要,二者只能选一。“吃喝”交际是一融入中国人骨子里的行为方式,而公款“吃喝风”又是时下老百姓最痛恨的社会不正之风,也是非常难治理的社会顽疾之一,更是党和政府要下大力气急需解决的问题。若能成功遏制公款“吃喝风”,不仅对转变社会风气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还会增强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我们相信只要党中央下决心,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从源头上治理,一定能刹住公款“吃喝风”,给人民以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