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普勒效应的一个困惑(在线等)

突然有个不太想得清楚的问题,关于多普勒效应..

当人向静止的波源运动,由于波源静止,那么它发射的波在地面参考系看来频率没有改变(记作f),之所以人会听到频率更高的f',是因为人在向波源运动,导致单位时间内接受到的波峰(谷)数增加。这种情况我没有疑问。

当人相对于地面静止,波源向人运动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人站着不动,那么他接收到的频率取决于向他传来的波的形态。由于波源向人运动,则该方向上的波峰(谷)与波峰(谷)距离被压缩,故波长减小,频率增大。也就是说,如果地面存在另一个观察者C,他测得的这个方向上的波形态应该是被压缩了的。故这列波在该方向是 实实在在 地变成了频率为f'(而非f)的波
但如果考察波形成的原理,是由于波源带动附近的空气振动(空气受迫),波源振动的频率应为f,则该波源前后发出的波的频率也应始终等于f才对,与上述的f'存在矛盾。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希望能得到大家仔细思考后的答案。实在感激不尽。
不是一个概念?请指出,不要这么含糊哈
..还有,在回答之前你确定自己明白了我想表达的意思?
如果说清楚了200分立刻给你....

呵呵 很感谢各位的回答,可能是我没有表述很清楚。
从波的角度考虑,它们被压缩了,刚才几位朋友举的例子也很形象。波源的固有频率不变,这也是肯定的。
我的问题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不愿意止步于“波被压缩了,所以频率升高”而已。究其根本,波的传播是由于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质点一个接一个被带动而形成的。如果说传出的波频率升高,即这些地方质点上下振动的周期变短。那么它们的周期之所以比波源处那个振子的固有周期短,是如何可能的呢?
波源的水平运动,是如何影响各个质点竖直运动的周期的呢?(用“追及”或“压缩”等概念相当于没有从根本解释振子的运动变化原因)

第1个回答  2008-01-12
波源移动,他前方的人听到的频率高,后方的人听到的低。实际波源发出的频率的确变了。而人移动发现波的频率也变化时。这时波源发出的频率没变。
第2个回答  2008-01-16
你犯了一个错误
当“被压缩的”海浪波(对于人)而言是频率高了,可是它不会给空气的震动幅度变大,因为空气作为真实介质接受能量与速度无关的,
或者说!
声音相对于海浪的速度<声速
所以 声音接受的实际海浪频率还是原频率
因为海浪对人 频率 比实际 高(浪速/声速)
但声速频率比 海浪 低(浪速/声速)
所以一快一慢,是一致的!
第3个回答  2008-01-17
hehe很波的振动频率没有变化.但是其实我对于这个也是有疑问的.按道理当波源向人运动的时候只是发出同频率的波,多条波相互干涉叠加,为什么一定会使接受频率提高呢?
当然如果换成开枪的例子则可以解释每秒开一枪,子弹速度400M/S,相对静止则挨弹每秒一颗,相对运动速度达到+400M/S则每秒两科.子弹速度理解成波速,而开枪速度理解成频率.但是子弹是不会相互影响的而波会.

其实换个想法,波还带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呢,仔细考虑问题复杂的一踏糊涂
第4个回答  2008-01-14
波的频率其实是不变的,只是你和波之间的相互移动使你提前接收到了后面的粒子!也就是说在你看来波的传播的频率变快了!
第5个回答  2008-01-31
我只能这样告诉你,当波越来越靠近物体时,波长会越来越短,根据波长短,频率高可以知道,波的频率会越来越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