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氏的由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17
王姓源出周朝的姬姓。周灵王的儿子即太子晋,称王子晋,因为值谏而被废为平民。但是其子--宗敬仍然在朝中担任司徒一职,那时因为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于是族人就因此以王为氏。到了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到了秦末汉初,王离的两个儿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以上便是王姓的最早起源。
在百家姓排名中,在1~25位的排名如下(王姓排名第四位)
扩展资料
姓氏起源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第2个回答  2020-05-02
1、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2、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3、王姓中华姓氏之一,其始祖姬晋为黄帝后裔,王姓主要源于姬姓;有的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陈厉公次子田完的第9世孙)后裔,以王族称谓为氏。有的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有的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为全国第一大姓。
在中国,截至2014年,东部地区占了王姓总人口的3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东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2]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
第3个回答  2020-04-09
王姓源出周朝的姬姓。周灵王的儿子即太子晋,称王子晋,因为值谏而被废为平民。但是其子--宗敬仍然在朝中担任司徒一职,那时因为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于是族人就因此以王为氏。到了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到了秦末汉初,王离的两个儿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以上便是王姓的最早起源
第4个回答  2021-04-10
王姓的来源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王”字,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第5个回答  2021-04-10
1、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2、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3、王姓中华姓氏之一,其始祖姬晋为黄帝后裔,王姓主要源于姬姓;有的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陈厉公次子田完的第9世孙)后裔,以王族称谓为氏。有的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有的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