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学思想是否包含着人类社会的某种普世价值?在当今社会还有其借鉴意义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0-21

包含。还有借鉴意义。

孔子的仁学思想关注的是生活本身。仁的内容包涵非常广,但核心是爱人,其基本的内涵是孝、悌、忠、信、诚、恕、敬。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孔子的仁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1、当今现代生活中的富民之策相契合,对现代政治和以德治国及现代管理思想都具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近几年为减轻农民的负担,农业税的废除,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低保障等富民工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于个人而言,仁有止恶就善修人道之作用,而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息乱,利于国家统治稳定,国家之富强。

3、当前社会的人情冷漠是不容辩驳的一个事实,孔子所说的爱人是不仅要爱那些值得爱的人,也要爱那些可以被爱的人,包括罪犯,包括小人。在当今社会,爱人则是意味爱身边的陌生人,并且当陌生人处于危难之时,敢于并乐于无私地帮助他人。

爱物则要求爱护一切的生物。爱自然,要求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可被利用的资源是大自然慷慨赐予的财富,树木,煤矿,石油,净水,无一不是如此。可持续发展正是将仁学推广到爱自然层面的产物,可见孔子思想的先决性和丰富性。

扩展资料:

仁学即孔孟伦理学,其内容选自《论语》、《孟子》二书之精华。本书是在与“儒学”的对比中使用“仁学”一词的。也就是在“仁学Vs.儒学”的二元对比框架内为仁学这一先秦伦理思想体系重新定位的。

原始仁学的真实意涵、仁学的历史作用和仁学的现代意义。一般来说“儒学”指“四书五经”系统,其存在具有综合的史学内涵,而仁学为独立的思想文本。因此不妨比喻说,仁学是“横向”存在的,是纵向历史中的横向存在,而儒学是“纵向”存在的;仁学是伦理学思想系统,而儒学是社会文化史过程。

在传统学术话语系统中,两个学科标称之间并无明显区分,何况儒学的四书五经学就包含着孔孟学文本。但是仁学本身的意义和其在儒学系统中的作用为两事。现在我们要把“仁学”一词从其传统语境中抽取出来,使其成为基本伦理学典范的孔孟伦理学之专称,以区别于内容远为繁复的儒学。

一方面,只有仁学,而非传统儒学全体,才能有进一步参与中国现代化和全球伦理学对话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信仰纷争不已的今日世界,只有非宗教的仁学伦理学才有可能成为一切信仰传统都可接受的“中性”对话基础:主体选择实践学和人际正义思想之间的合理关系模型。

仁学的特点尚不在于“博爱”和“大同”这类人类传统价值之公言,而在于其主体伦理学中的特殊生存态度。《论语》以直观的方式为个人人生信仰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践上可信的理性基础。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