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这些话,要用自身年龄一半的时间才能读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001 如果你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002 人生是点的连续,是连续的刹那,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003 在舞蹈中,跳舞本身就是目的。登山的目的也不是登顶而是登山本身。

004 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这本身就是舞蹈。

005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006 当人生只存在于“此时此刻”的时候,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007 对你而言的人生意义在认真跳好“此时此刻”的时候就会逐渐明确。

008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009 远大目标就好比登山时以山顶为目标。假如人生是为了到达山顶的登山,那么人生的大半时光就都是在“路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那之前的路程都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

010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011 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012 人们想要喜欢自己,想要感觉自己有价值,为此就想要拥有“我对他人有用”的贡献感,而获得贡献感的常见手段就是寻求他人认可。

013 无论是用行为标准还是存在标准,都需要“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有用,也就是贡献感。

014 寻求他人认可的方式虽然能有贡献感,但是失去了自由,幸福从贡献感中产生,但以丧失自由为代价的贡献感生不出幸福。

015 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

016 你对本真的自己没有信心吧?所以才尽量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本真的自己。

017 根本没有满分的人。这一点必须积极地承认。

018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019 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应该是“信用”,而应该是“信赖”。只有我们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建议读被讨厌的勇气)

020 如果能够进行课题分离,那么人生就会简单得令你吃惊。

021 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

022 只有拿出通过“他者信赖”进一步加深关系的勇气之后,人际关系的喜悦才会增加,人生的喜悦也会随之增加。

023 克服对背叛的恐惧感的勇气从哪里来呢?

自我接纳。只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也就可以理解背叛是他人的课题,继而也就不难迈出迈向他者信赖的步伐了。

024 不要害怕悲伤,更不要逃避悲伤,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因为,正是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不敢付诸行动,以至于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025 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而把他人看作伙伴会想着对他人做出贡献,在贡献他人中又获得了价值感。

026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提升自己的存在价值。

027 人际关系不顺利既不是因为口吃也不是因为脸红恐惧症,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028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

这种时候,是关注讨厌你的那个人呢?还是聚焦于非常喜欢你的那2个人?抑或是关注其他作为大多数的7个人?缺乏人生和谐的人就会只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来判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