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文言文简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4

1.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 只要翻译 短一点的 求助大侠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 有关诚信的古文,长点的句子,一句的那种太短了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言顾行,行顾言。 --《礼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

言必行,行必果。 --《墨子》

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苟》

失信不立。 --《左传》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冯梦龙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明·冯梦龙

言必信,行必果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3. 求一关于诚信的古文

1.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 急不相弃

译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4. 关于诚信的寓言(古文)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扩展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里记载的一则轶事。此轶事说明了人必需要讲诚信,不讲诚信得不到朋友的尊重,甚至于不想和其成为朋友。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太丘与友期

5. 诚实守信的名言(文言文)

诚实守信的几则小故事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南北朝时,有一个非常老实的人,叫明山宾。他当州官时,因开仓济贫得罪朝廷,被罢除官位。

有一天,他看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便把父亲留给他的瘦牛去集市上卖了。可是回到家中,从妻子口中得知这头牛曾经患过腿疾,就急忙跑到集市上,找到买主,跟他说明情况,并主动退了一半的钱。周围的人都赞叹不已。

6. 急需一个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要简短的.最好是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有的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7. 朱晖守信文言文简洁翻译

译文:

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

原文: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8. 哪有关于诚信的文言文

曹丘生也虚心地接受了劝告。

后来曹丘生又到处为季布传扬,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了,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诚恳地指出曹丘生的错误,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 汝阴侯对刘邦说:“以前季布为项羽打仗,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从不使人失望。

这种美好的品质使他赢得了许多朋友。 季布平时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竭尽全力去做,还不是靠您的家乡人——楚人替您传扬,立下了大功。

他把曹丘生留在家里住了几天,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汉相争时,项羽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季布,并将季布召进宫来,任命他为郎中,心里的气消了一大半,豪爽正直的性格依然未变,为汉朝做了许多大事,不如得季布一个诺言'。您有这样的好名声。

他对季布说。 季布感念刘邦的恩德?” 季布听了这一番话,为什么您要鄙视我呢,假使季布心生畏惧而投奔他国。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不如得季布的一个诺言”。他为项羽出生入死,冲锋陷阵。

我也是楚人季布一诺千金,这不是给陛下增添了麻烦吗?倒不如现在就把他召进宫来:“我听楚国人说过:‘得黄金百斤。后来,曹丘生通过别的途径见到了季布,委以官职。”

刘邦觉得有理,马上派人撤去告示。 一次,一个叫曹丘生的人很想见季布。

季布因此人平时喜好巴结权贵,不想见他。到了汉文帝时,季布已经是朝廷里举足轻重的大臣了,仍喜欢广交朋友,这是他作为项羽部下应尽的责任。

现在陛下为了从前的仇恨捉拿季布,器量未免显得太小了。况且陛下如此仇视季布。

当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季布经过化装。

刘邦对他深为痛恨,统一中国做了皇帝后,下令以千两黄金的重赏捉拿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