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而非MBA》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加】亨利•明茨伯格2010年9月

一、西方管理界两个圈子:

1.学术界:代表大师赫伯特•西蒙、斩姆斯•马奇

2.大众界:德鲁克、柯林斯、彼德•圣吉

二、学术界+大众界:明茨柏格。明茨柏格管理思想三个维度:

1.管理学中的强调经验、实证和归纳的英美学派。与英美学派相对的是管理学中强调理性、推理和演绎的大陆学派。

2.强调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进步主义倾向。与此相对:强调管理层权力、崇拜CEO和管理层的超人能力的保守倾向。Guru(大师)与Swami(学习者)

3.管理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良性结合的实践学派。与此相对:执意效仿自然科学、试图在大学里把管理学建成一个有着与自然科学一样的学术尊严的专业学科的学院派。

三、名人名言:

1.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不联系实际就没有生命力。别人的经验不可搬用,普遍可用的理论也不多。——张瑞敏

1.以我不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袁宝华

管理=实践+技巧+艺术(洞察)+科学(分析)=参与型管理风格

管理≠计算型≠英雄主义≠技术型官僚

1.传统MBA项目:

20多岁,相对年轻的全日制项目。对他们进行的大多是脱离实际环境的商业职能方面的培训,即与任何具体的管理经验完全脱钩。

2.EMBA:

招收更有经验的学员,不脱岗。其余与传统MBA没有区别。

三、管理与领导两词可以互换。

管理者需要领导,领导者需要管理。

四、界定三个有问题的学院:

1.商学院:管理学院中的大部分

2.管理学院:可能扮演的角色

3.M/B学院:即注重管理,又注重商务

学习永远不迟,但有时却嫌早——查理•布朗《花生》

一、什么是管理

1.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实际管理经验的人不仅仅是浪费时间,更糟糕的是,这是对管理本身的一种贬低。

2.管理是将大量的技巧、一定程度的艺术和科学组合在一起,进行实践的工作。管理的最优解:视情况而定。

二、管理不是科学

管理是对科学的应用。把大量的技巧、一定程度的艺术和一些科学放在一起,你就会获得一份终归属于实践性质的工作。

管理不是定量计算,更不是英雄主义。

三、管理不是专业

1.帮促式:鼓励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2.管理者必须知识广博,需要根据这些知识做出决策。

3.管理者同时必须更好的进行领导,使其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和更好的表现。必须让其他人表现出最好的一面。

4.在同一家公司中,管理者不能把他们的技巧从一个部门带到另一个部门,更不用说跨公司跨行业。

5.在管理中,对于环境的了解是不能随身携带、放之加海皆准的,这就是为什么管理者在一个地方获得了成功,但是却在另一个地方栽了跟头。

四、一位客座管理者?

1.管理者必须对周围情况具有深刻的了解。

2.管理实践的特色的在于它的模糊性。管理不是“乐队指挥”。实际管理中,管理者多数时间都在处理种种凌乱的事务——棘手的问题和复杂的关系。因此管理“软性”:经验、直觉、判断、智慧……

五、MBA入学许可中的“经验”?

管理工作好比摩托车的引擎:战略是手段;摩托车引擎是目的。

六、错误的时机

1.行动过早会使正确的人选出现错误。给他们留下一个不可靠的对于管理的印象,会扭曲他们在日后实践当中的表现。管理需要担当责任。

2.MBA中吸引许多错误人选的天性:过度缺乏耐心,过多分析计算,过于需要控制。

七、入学的申请的荒唐把戏

八、对管理的渴望VS.对生意的激情

1.成功的管理并不是某个人自己的成功,而是培养其他人取得成功的行为。

2.我们需要的是具备人际交往技巧的领导者,而非拿着学院证书的执业者。

3.管理的正途:赢得你自己的领导地位:找一个你喜欢的行业,对它进行了解,证明你的潜力,并且实施管理。

1、对于互不干的种种观点的顺从接受。

2、商学院很少参与开发它们自己的新产品。对于商业实践的理解与商业管理实践截然不同。

3、波特教给商学守的是如何发展分析,而非发展战略。战略铺天盖地的让人们陷入重围之中,如:市场战略、财务战略、IT战略等。

4、典型的商学院从事的是突出专业,而非归纳综合,关注的是商业职能,而非管理实践。

5、管理的现状:

1)、靠分析来管理:分析中没有综合:综观合是管理的真正精髓,在自身的环境里,管理者必须以连结的远见、一致的组织、综合和系统等形式把事物组合在一起——管理的魅力;

2)、将管理简化为决策制定,将决策简化为分析;把分析缩减为技术(工具法则)

3)、数字化的管理,造成对管理全貌的扭曲。

6、管理还需要大量的软件技巧,如:与人打交道、进行交易、处理模糊信息等。

7、破坏比建设容易太多。

8、写书的人都别有用心——又是颠覆我的一句话!不可以偏概全,但也是看【书】的一种角度。

9、组织运营的金融与伦理?这或许是一个组织能够存活多久,存活多好的平衡。

10、二维矩阵:信心-能力=傲慢。当信心超过能力,会把其他所有人逼疯。

11、虽然大多数人不认可MBA毕业学生的在企业中的实际管理能力和对企业的要求,工作的忠诚度,但如果有机会,也同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MBA接受教育。这是一个悖论,或许,这个悖论涉及两面:良心与利益。

1、不但在各种学校,在当今的商场中,也同样存在着这个严重的情况:将管理简化为决策制定→将决策简化为分析→把分析缩减为技术,而中间软性的技巧被忽略

2、商业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不断的趋近于简单化、可控化及利益化,我想这也是管理在各类大学中成为一门学科的原因之一吧。

3、企业为了使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更加的可控而产生的大量数据化、分析化、模块化、流程化的需求也从另一个侧面催生了学校学科的建立与改变。

4、通过大学教育的学生,的确在某些方面胜于一般的人,但也确实在其他的一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所以,对待无论是MBA的学生、还是其他的学生,都可以持有开放、接纳却又审慎的态度。

5、在经过某种所谓的高精尖的学习后,是否就可以故步自封了呢?

6、价值观的扭曲:

7、从“不用上手”的工作开展工作,可以使一个人走向真正的领导吗?

8、管理风格金三角:管理是平衡艺术、技巧与科学的实战性能力。

9、战略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但如果战略是数据分析的结果,那就不在是战略!

10、眼见的事实未必是非分百的事实。仅基于数据的管理,抛弃对人性的理解与发挥将企业陷入无法健康发展的怪圈。

1、这本书是用来颠覆我的观念的吗?

2、这两天看这本书,在不断的挑战我以往的认知。今天在看书的当下,感觉自己的信念系统中的一部分又在崩塌。

3、期待随着逐步的深入, 重构自己关于管理的信念系统,或者根本没有什么信念系统变成写意的挥洒——无为?!

4、信心-能力=傲慢! 太好的公式,从自我反思开始!

5、 管理是一项平衡的艺术,这项艺术:

不但需要学习,更需要实践;

不但需要数据,更需要人性;

不但需要课堂的学习,更需要工作中的逐步提升;

不但需要达到股东的要求,更需要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