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的物种起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匙吻鲟科鱼类最早出现于白垩纪(距今一亿多年)。现今存活的匙吻鲟科鱼类仅有两属的两种,分别分布于亚洲的长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主要原因是在古地质上由于第四纪冰期产生的环境剧烈变化,使原来比较广泛分布的匙吻鲟科鱼类在很多地方消失了,只有两个种在上述两条尚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河流中遗存下来。

右图是辽西刘氏原白鲟(Protopsephurus liui)。产於辽西凌源大王杖子乡范家村二道梁山。软骨鱼类,属鲟目,白鲟科体型略扁平,头大三角形,嘴尖而长呈剑状,其吻长.口大下位,能伸缩,口前具短须一对。眼小,体裸露,软骨很少骨化,尾为三角形。背鳍在腹鳍之後,尾鳍正型,尾鳍上有棱状鳞,体形一般较大。吻部向前逐渐变窄,前端呈铲状成鲟约1.2米。白鲟生活於白垩纪早期(距今1.22亿年前122.2 -0.2Ma to 122.5 -0.3Ma,)的内陆湖泊。化石当前大多发现於辽西北票的义县组火山沉积夹层。
现生白鲟(Psephurus gladius)Chinese Paddlefish,又称象鱼,是一种古老的鲟鱼类,属鲟形目、匙吻鲟科,为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中上游,属於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鲟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陷器。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一对。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鳃孔大,鳃膜後缘尖。体表光滑无鳞。栖息於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白鲟是长江中仅次於中华鲟的大型古老鱼类,长可达二三米以上.由於生态环境恶化,白鲟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逐年减少,个体越来越小。白鲟濒危状况已不亚於大熊猫,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用不了几年它可能永远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