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台北】想和别人不一样?来看我的私密小众行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从2015年到2018年,这是我第三趟独自飞往台北。

三年前初夏的那次,恰巧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独自海外旅行。事实证明,没有预设的说走就走才能遇见超出期待的惊喜与感动。9天10夜的时间我从台北到垦丁,独自走过整条东海岸沿线,一边用脚步丈量“台湾最美的不是景是人”,一边渐渐堕入“独自旅行会上瘾”的魔咒不能自拔。

时隔8个月之后,心痒痒的我再次买了张机票,用15的时间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完成了环岛。不同于第一次纯观光客打卡式的旅行方式,这一次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各类体验式行程,以期自然融入到local(“在地人”)的生活,在某种更深度的层面上实现与本土文化的互动和共鸣。

如果说第一趟旅行像是一道开胃菜,低调不经意间打开了你隐蔽的味蕾细胞,那么第二趟旅行就像是一场华丽的主宴,几乎满足了你全部的感官体验。

这种华丽不是对味觉的突然袭击,而是回漫在舌根与喉口间的后调,像汽水的清爽,又像奶香的绵密,还像咖啡的醇厚,哪怕不再弥留也足够回味很久。

因为太过想念这种台湾独有的味道和气息,所以前不久计划了第三次旅行。但说真的,这趟计划真的是没有“计划”。短暂7天台北台南,文艺都市和怀旧古城各半时间。

除了在Airbnb上预订了两位超级nice的super host之外,没有再做任何准备。因为我只想奢侈地“浪费”7天慵懒、闲散又自在的时光,见见老友,轧轧马路,认识有趣的人聊聊天,或者一个人发发呆。

对于台北最深刻的记忆,往往都不在你潜心研究过的地图攻略里,而是停留在那些街头巷尾的乱步中。走在台北街头,随处都是听过的歌词和读过的地名,像老朋友的名字一样,念起来毫不费力。

你无需赶路,也不需要明确目的地,这里到处藏匿着咖啡店、书店和文创店。也会因为太过留恋沿途风景,而时常在公车靠窗的位置上不小心就坐过站。

那么,这场说走就走又如此放飞自我的旅程,究竟让我发掘了一份怎样的私藏小众清单呢?下面就来推荐几个本人私房收藏的 夜市、观景点、酒吧、书店、音乐空间,当然还有我的host ,都是77和朋友一起探索发掘的有趣的地方,以及有趣的人。

说到台湾,不能不提夜市。第一次去夜市时还只是为了大快朵颐;第二次我开始明白 “食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入口,小吃的佳美,透露出这座城的性格” 。

再后来我逐渐发现,夜市的存在不单只是一种美食现象,其实还是社区中自发形成的一类公共空间,里面浓缩了关于空间规划、经济行为、人际互动甚至族群差异等等现象,是观察本地人生活和本土文化最好的窗口。

从前我一直认为,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定要了解当地人吃什么、在哪吃、怎么吃。现在回头看看,夜市的象征意义似乎刚好验证了我这个不成文的想法。

所以,如果你想通过走夜市观察本地人生活,就一定要去那种相对本土传统的夜市——这里我向你推荐【 南机场夜市】。

“南机场”位于中华路2段万大路口,并非真的是机场,而是日治时代留下的旧地名,是当年日军的练兵场和军用机场,相对于北边的松山机场称为“南机场”。

1949年之后,这里就变成了台北 眷村 密度最高的地方,如今早期的老旧眷村模样已经不见。经历多年物价上涨,南机场夜市众多的美味小吃依旧便宜亲民,维持传统好味道。

带我去的好朋友智豪笑称这里算是台北的 “贫民窟” 。但实际并非你想象中贫民窟的样子,只是如今是台北市最弱势的社区。

夜市的摊位地跨307巷、309巷、311巷、313巷和315巷五条巷子,而巷子的两边就是一排排密集又错落的老式楼房,甚至还有加盖又加盖的阳台和房中房延伸到你头顶,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违建”哈哈。楼上居民的家长里短和楼下摊位的叫卖吆喝,此起彼伏交相映衬,真是一幅生动的浮生画卷啊!

对于我和智豪而言,饕餮后最大的乐趣更在于,可以在夜市分布的这些交叉的小巷子内来一场 city adventure 。游走在独特的建筑空间内,与擦肩而过的老居民来一个眼神交汇,可能左转突然冒出一个 飞天旋转梯 ,右转赫然看见一盏昏黄的路灯,仿佛在经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探险,乐趣不亚于在香港的鲗鱼涌呢!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南机场公寓的历史,可以戳【角落台北 寻宝徒】http://www.nookcity.tw/South-Airport-Apartments_history.html

南机场夜市:捷运板南线西门站下车,沿中华路二段步行约25分钟。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机场有什么好玩的,而且还是一个又旧又小快拆了的机场。

其实我推荐的是松山机场旁边一处很隐蔽的巷子: 台北市滨江街180巷

这条巷子南侧紧挨着机场10号跑道,与它交汇的松江路581巷则恰好和10号跑道在同一方向上。也就是说,这里是近距离迎面观看飞机俯降落地和聆听现场感受飞机轰鸣声的最佳地点,是航空迷的必去景点!

我和朋友是晚上去这里看飞机的。那天晚上有点凉,人也不多,很多都是一对一对couple特意骑机车来看。大家三三两两把车停在路边,然后纷纷沿着跑道的方向往远处的北方望去。

每隔几分钟你就能看到天空中有一块斑斓的黄色亮点,越来越近,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亮。

终于它慢慢地从一个光点变成了一个有轮廓的飞机形状,然后短暂的几秒钟之内随着一阵充斥耳膜的轰鸣声划破周围漆黑寂静的空气,庞然大物从你头顶呼啸而过滑翔降落在远处星星点点的跑道上。

白天来这里可能飞机能看得更清楚些,简易的摄影效果也会更好。不过晚上来看,在周围空旷寂静的夜色映衬下,轰鸣的巨物与周遭的零星形成巨大反差,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与震撼可能更加特别哦!

不过听报道说,今年11月政府根据国际民航用地标准,要将飞机巷纳入管制区,到时候会在现在巷头退后70-80公尺的位置筑起高墙。所以想去飞机巷的同学们要趁早啊!

机场 巷:台北车站搭49路公车到台北渔市站下

台北无疑是一个适合品味慢节奏夜生活的城市(虽然每当我这样讲时,台北朋友都表示“蛤?台北的节奏明明就很快欸~~~!”当然了我是站在旅行者的角度,包括下集会聊到的台南,节奏就真的是很慢很悠闲了)。

那提到夜生活,不得不去品一品台北独特的酒吧。

大家都知道,台湾是一个 LGBTQ friendly 的地方,有着非常包容的多元化性别认同。再加上我的社会学专业出身,6年的积淀无形中养成了一些“职业病”,到哪旅行都喜欢探索分析一些与社会议题有关的文化现象。

于是乎某天晚上我兴致大发,问起房东Kevin有没有推荐的Gay Bar,因为真的很想去做 “田野观察” 。Kevin兴致也很高:“有啊!西门町那边一条街都是哦!走,我带你去!”

西门町的Gay Bar街其实就在西门红楼的后面,也在台北非常有名的 Live House【河岸留言】 的后门对面。

其实原本我预期的“观察对象”是那种封闭式的、特征集中的Bar,不过西门町这里的是半开放式露天的,而且顾客群体都是普通人啦!虽然不是我想象中的类型,不过这里的氛围反而更令人放松。

那晚我和Kevin还有另一位房客美玉我们仨一起去了西门町喝酒。Kevin推荐了一家他平时最爱光顾的 CASA

CASA其实是一间西班牙餐酒馆,所以有很多西式调酒,包括口感正宗的西班牙国酒Sangria(桑格利亚汽酒)和Mojito。而CASA既是意大利语也是西班牙语中的单词,意思是 “家”

当坐在吧台望着头顶熠熠发光的店牌时,心中忽然有种莫名的感动和释怀:为什么每次回台北都像回老家一样,大概就是因为苏轼说的那句 “此心安处是吾乡” 吧。

CASA那晚的调酒师是个很可爱的小哥,风格很像微胖版的张震岳哈哈哈~

Kevin为我和美玉点了两杯特调。我趴在吧台上,看着张震岳在光怪陆离的颜色与气息中变魔术似的调出了一杯“烟火”,然后掏出吸管递给我插在缤纷魅惑的深蓝色液体上,微微期待又掩盖不住的坏笑:“来,似似看,要一口气很快地吸完哦!”

我从高脚凳上探出半个身子,按照他说的一口气吸完了“烟火”。吸完那瞬间仿佛真的有一团烟火在喉咙里“嘭”地一下绽放。

张震岳看我吸完,立马把一罐刚刚点完火又倒扣熄灭的玻璃杯递到我面前让我用力吸里面的空气。吸完空气的那一刻又仿佛刚刚升腾的火花顺着我的五脏六腑统统瞬间湮灭了。

杨千嬅用长岛冰茶换她半晚安睡,而我只需要一杯CASA的烟火,就能看见一个微醺的深夜台北。

偶遇这间书局是在台北的最后一晚,真的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那天傍晚,刚从台南回来的我一边在房东家收拾行李,一边想着最后这一晚要去哪里晃悠。然后就试着在 CouchSurfing 上通过 “Hangout” 约到了一个当地的CouchSurfer一起去师大附近吃东西。

他叫小羽,也是一个爱旅行和冒险的年轻人,在大陆尤其是西北踏足过的省份比我多得多, 刚刚从东南亚旅行了三个月回到台北没多久。

那晚的台北阴有小雨,风也阵阵地冷。夜市闲逛闲聊中他对我前些天在蒲城街路过的一家唱片行很感兴趣,于是我们打算走去21巷再看看。可刚刚穿过卤味店对面的马路,天空就飘起了雨。抬起头刚好看见前面20米有一间亮着招牌的书店,便一头扎进去避雨。

这间外表看上去不起眼的书局,里面却别有一番洞天。没有花哨的装扮和粉饰,头顶的灯也不是那么的亮,过道甚至挤得需要迎面的两个人侧身而行,似乎除了走路的地方,剩下的空间里全都堆满了书。但就是这样看似规整中透着杂乱的小地方,却在踏进门的那瞬间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经常光顾的二手旧书店,多么似曾相识的模样。

总而言之,它不具备意一间书店在昂贵都市中为了存活而不得不有的任何漂亮元素,相反号称是全岛 “最便宜的书店”

水准的书都是按出版社排列,找起来有些费力,但藏书量之惊人足见老板是个爱书的人,不但爱书且懂书,还很懂读者。我和小羽穿梭游荡于书架间,没有与老板做交谈,却偶尔听到他与顾客的对话,未见其面已知其趣。

“老板,再便宜点啦!”

“啊那你王品不要吃,鼎泰丰不要吃啊!”

“老板,这本怎么样?”

“读这本哦你能多活200岁,因为里面讲了200年的历史!”

哈,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老爷子。难怪在纪录片 《书店里的影像诗》 中,水准被称为 “最爱聊天的书店”

我流连于书架间,翻到几本不错的,却也犹豫要不要买走。一是承认自己读台版印刷还是有些吃力,二是担心背回去不久会被束之高阁。

此时小羽对我说: “当你拿起一本书随意翻几页,如果恰好读到一句话击中你心,就证明这本书值得买。”

忘记在店里看了多久,外面的雨小了些。因为没有如他所说读到击中我的句子,我和小羽打算前往下一个地方。临走前,听到老板在身后向我们道别:

“年轻人,不读书会堕落哦!”

我和小羽沿着旗楼下的屋檐往外走,回头看水准书局的黄色灯牌在淅沥的夜雨中微微发光,仿佛遗世而独立的模样。

水准书局:台北市大安区蒲城街1号

早期民主化的开智为台湾营造了一个相当尊重自由创作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因此这里也是华语流行的先驱之地,孕育出了一批有质量又有传唱、坚持独有风格与批判精神、并且敢于为社会发声的优质音乐人及其作品。

台北集中了全岛最优质丰富的音乐资源,每次到台北都会去Live House偶遇一些演出。台北有名的Live House包括 河岸留言、海边的卡夫卡、女巫店、The Wall、EZ5 等。然而遗憾的是,2年前的冬天我错过了女巫店的演出,2年后的前几天我又错过了河岸留言。

本以为这一趟又要抱憾而归,我便在台大校园里轧马路时随口讲给小羽听。哪知小羽听完我碎碎念后说:“不会,我知道一家很棒的Jazz Bar,我现在就来打电话订位。”

于是在离开了水准书局后,我们踏着依稀的小雨从师大前往台电大楼,来到此行台北最后一晚的最后一站—— Blue Note

Blue Note位于罗斯福路三段171号。电梯上到4楼,推开一扇木门,你就走进了台湾最潮最老牌最资深最蓝调的爵士酒吧。整个空间不超过50平,并不华丽炫酷,也没有卡座低消。

一位萨克斯手、一位贝司手、一位钢琴手和一位鼓手,略显复古和局促的小演奏台,似乎踏上去还能听到木板的呢喃声。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元素足以构成一场台北最原汁原味的爵士表演。

底下的观众三三两两倚靠在木桌木椅上,有小聚闲聊的朋友,有熟门熟路的常客,也有独坐一隅略显疲态的上班族,然而所有听众与小木舞台的距离近不过1米远不过5米。一曲终了,四下掌声。

萨克斯手轮番介绍每位演奏手,偶尔和观众来点台式幽默的互动,轻松又自在。每人420新台币(约80块人民币)就能点一杯鸡尾酒并欣赏2个小时的表演直至深夜零点,用小羽的话说 “在微醺的状态下听爵士是最棒的”

相比上海的Jazz Club和北京的Blue Note,台北蓝调真是亲民得让人热泪盈眶。

爵士相比其他音乐类型,更难入门和鉴赏。但喜欢爵士的人,无一不是为它慵懒闲散的态度和毫无规律的吟唱所吸引,因其若有所思又漫不经心而着迷。

某种程度上, 爵士乐的性格就像我的旅行性格,也像极了台北的城市性格。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城市里,我偏偏对台北情有独钟的某种解释不清的原因之一吧。

Blue Note: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三段171号4楼

其实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单独讲一讲Kevin,总觉得将他和上述五话并列相提似乎有种把他“物化”了的嫌疑哈哈。

但后来想想, Kevin是我台北故事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甚至在很多个人的重大决策上给了我决定性意见,所以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轶事。

对于独行的背包客来说,一段旅程的质量和基调,很大程度上会受host你的房东的影响。在我认识的人当中,能严格称得上拥有 “有趣的灵魂” 的人真的屈指可数,但Kevin绝对算得上其中之一。

Kevin的家坐落在西门町与台北车站之间,地理位置极佳。公寓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室内设计全部由Kevin自己完成,并且配备了很高质量的硬装(自动密码锁、智能马桶、3M直饮水等)。

玄关处有一面让我非常心水的世界地图墙,他去过的地方都会在上面别一个小环,大陆、东南亚、美洲、欧洲都被别得很满。看到这面墙我就知道这个行旅丰富的房东肯定不无趣。

果然Kevin是这样一种人:第一次见面就好像老朋友一样,与谁都没有距离感。但这种亲近感又不是刻意营造,而是在这样的空气中自然而然生成的。当他在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时,我们彼此都很love and peace的一种舒服的关系。

而Kevin又是一个如此随和热情且有趣的人——

某天半夜1点,忙完手头事情的他大概肚子饿了:

“Karen,我要下去买卤味次,你次不次?”

“这么晚你还去吃卤味啊?我最近在减脂不乱吃东西,我不吃。”

“啊好吧,说得我好罪恶啊不去了……”(委屈状)

然后他在家里徘徊了一会儿,估计还是有点饿:

“Karen,我要泡花雕鸡面次,你次不次?”

……

“今天跑了一天脚好酸哦,真想做个足疗。”

“走!我现在就带你去!”

……

“刚刚回来的路上,我路过了很之前想去的Revolution欸!但是比我想象的闹啊门口好多老外哦!”

“走啊!我带你去!”

……

某天下午我在外面见朋友,Kevin发来微信说,晚上他会带另一个房客美玉去龙山寺和艋舺夜市,问我要不要一起来。我想着晚上也没啥安排,虽然去过但也欣然前往。

没想到Kevin一路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干货,从四百年前的台湾历史源头开始讲起,一直讲到为什么你现在看到的艋舺商圈是这样的形态……

虽然当时的他没有怎么梳头发,穿的也是T恤凉拖,但还是由衷地想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形容他哈哈哈~这样的他,和那个曾经在大学课堂上授课的他,以及为品牌做培训管理的他,虽然是不一样的外表,但确是同样的灵魂和思想。

然后这位学富五车的“文化人”还一口应允满足我的好奇心,带着我和美玉去Gay Bar喝小酒了哈哈哈。喝完酒的第二天晚上,当我从外面回到家时,Kevin泡了一壶名贵的 高山茶 招待我和另一名当天刚入住的菲律宾房客朋友。我们仨一边喝茶到半夜,一边从菲律宾语聊到菲律宾的历史演变再聊到整个东南亚文化……

Anyway,住在Kevin家的体验就是,每天晚上回去,家里总会出现新的房客或Kevin自己的朋友,然后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天南海北地喝茶聊天。但这种聊天又不是纯娱乐性的,而是很 cultural 的内容。

因为我总是回来得比较晚,所以当我最后一个加入时,Kevin会重新梳理聊天的节奏:一般都是以让我猜其他朋友来自什么地方开始。

但哪有那么容易看一眼就猜得出呢。于是在大家不断深入的互动和交谈中,我慢慢就能发现一些“线索”,然后不断去修正验证我的答案,虽然期间Kevin和其他朋友还会故意捣乱干扰我并以此为乐哈哈哈。

Kevin是旅人,是读书人,也是生意人。他的经历太丰富了,肚子里的货也太多了,因此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永远不会觉得乏味,因为他会不停地向你 “输出”(output) 很多东西。

离开台北前的最后一晚,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到几乎天快亮,聊到他现在在做的 台湾家族口述史传记 时,我们一拍即合,也令我振奋不已,因为这也是我最想要做的一件事。

有趣的房东不仅在于给你提供干净舒适的住所,还能扮演一个 “放大镜” 的作用:透过他剖开旅地的横截面,窥视鲜活的当地文化,放大旅行的趣味和深度。而Kevin正是这样的人。

好啦,台北的部分就先聊到这里。

希望我的独家行记能让没去过台北的人,想要去一趟台北;让去过台北的人,还想再去一趟台北噢!

下集,我们来聊聊全岛另一处我最爱的地方—— 府城台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