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强市民跑者川内优辉:该拼的时候就全力冲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川内优辉甫在新北市万金石马拉松大放异彩,摘下该赛事升级国际田径总会(IAAF)银标签后的第一个男子组冠军宝座。如果你有目睹他冲向终点后跪倒在地的那一刻,即便不认识他,绝对也会为他跑步时夸张扭曲的痛苦表情和拼尽全力的精神感动。透过他为万金石马拉松来台的分享会和采访,进一步认识他如何以正职公务员、业余马拉松选手的身分,培养自己成为一名特立独行的国际级顶尖运动员。

日本最强市民跑者川内优辉:该拼的时候就全力冲刺

只要记住该拼时全力冲刺,偶尔放松也没关系

31岁的川内优辉不像其他马拉松菁英选手,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实业团,而是名一周工作五天、上下班稳定的埼玉县地方公务员。这位在大众印象中应该安守本分的公务员,座右铭却是「打破现状!」,而他也用跑步证明了这个理念。 例如他不愿因为频率和强度过高的训练带来伤害,所以不按日本选手一天两次的训练频率,每天只利用上班前集中训练一次。「偶尔偷懒是可以的」他笑说:「马拉松选手不一定要365天都在练习跑、随时随刻把自己逼在最佳状态;人不是机器,也需要放松的时候,只要记住该拼的时候就要全力冲刺,偶尔放松一下,反而能让自己保持对马拉松的热爱。

川内优辉在台分享会中认真讲解自己的训练方式

把比赛当训练,有真实经验才能踏实反省

对于马拉松赛事,大部分马拉松选手整年只跑2-3场马拉松,但川内每年跑十几二十场马拉松是家常便饭,也参与5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以及许多半程马拉松或短距离比赛。他的概念是,比赛就是训练的一部分,比起自己跑,参加比赛有交通管制、计时、补水站等许多好处,况且若没有参加马拉松赛事,跑者无法获得真正比赛时该有的策略和时间感。 对于跑步他自成一套「川内流」跑步方式,练习上,每月跑量约600公里的他不强调除了赛前一周以外的速度练习,反而希望跑者能挑战4小时以上的长距离慢跑(Long Slow Distance,LSD)以及爬坡练习,从这两方面让肌肉和技巧就向上提升。而在每一场赛事之间学习控制身体在短时间内回复最佳状态,并靠著赛事后的自我反省,能让技巧不断提升。

2013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马拉松 ©Wikipedia

只有喜欢做这件事,才能达到真正实力

全程拼尽吃奶力气、表情痛苦扭曲,一过终点线后应声倒下被医护人员抬走……这是常见川内参赛的经典画面,也是大家喜爱看他比赛的原因之一。跑起步来总带点日本武士道精神,一副「就算死了也没关系」的态度去面对,主因他认为马拉松是件快乐的运动,是他打从心底喜爱的事。 对川内而言,跑步最有趣的是无论长距离或短距离,都能透过互相竞争和其他跑者发展友谊;而借由各地马拉松赛事到达不同城市、和各国选手交流、享受当地文化,这是他参加马拉松最大的动力。 川内对马拉松的喜爱也触及周遭亲友。小时候,母亲总是肯定且支持他跑步,要求他「努力、坚持」;长大后,热爱跑步的川内反过来鼓励妈妈参加马拉松活动,日前他母亲以53岁年过半百的年纪,仅花3小时41分就完成全程马拉松;而问及单身的他征女友条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努力、认真、喜欢马拉松」。川内强调,不忘记马拉松是件很快乐的运动,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真正的实力。

感谢台湾人热情加油

新北市万金石马拉松中川内不只夺下银标签第一届冠军,更因体力不支在冲破终点线后应声跪倒,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焦点。川内在赛后回忆,他在前半段折返点前希望把领先人数缩到最少,没想到后半段后面选手紧追不舍,有如一场你追我跑游戏,加上后半段天气转热,冲过终点后手脚已无力僵硬,相当感谢医疗人员对他细心照顾,才让他能这么快速恢复。 川内表示,上一次来台参加2016万金石马拉松,只拿到第二有点不甘心,所以这次来台湾一心想拿第一。而这次比赛途中很多台湾人用中文加油为他打气,他认为跑遍各地参赛,除了日本最热情的就是台湾,很感激能来台参赛。这次领先肯亚选手得到第一,代表亚洲人在马拉松赛事也能成为世界第一,希望台湾的朋友一起加油,大家都能有很好的表现。

川内优辉接受民众拍照时宛如小学生般礼貌有精神的站姿,特色十足

责任编辑/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