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定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4

1、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

3、如果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

4、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5、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6、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扩展资料:

宗教信仰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在中国一向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各宗教派别在中国都有或多或少的发展,除了以上三种宗教,还有中国特有的“儒教”、“道教”,宗教也是源于对自然的未知,与民间神话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

(1)佛教

佛教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成佛信仰为核心内容。佛教其实并不推崇科学的敌人——迷信,相反,佛教是反对迷信、注重善恶的,只是用因果业力将现实因果律扩展到三世轮回,将一切串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脱的心灵寄托。

(2)儒教

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先秦被称为道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以超凡入圣(成圣)为终极目标。

后为和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仰